大朗制造業度“危機”
2012-11-20
提起大朗毛織,無人不曉,但有多少人知道已經跟毛織平起平坐的大朗裝備制造業?這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行業,如今擁有企業1600多家,涉及數控機床、自動化機械、精密模具、注塑輔助設備等領域。2012年1-10月份產值高達115億元,占了大朗全鎮工業總產值330億元的三分之一。目前,裝備制造與毛織、電子信息已經成為大朗三大支柱產業。
1980年-1990年·雛形
跟隨港資毛織企業裝備制造業進入大朗
在1979年之前,大朗全鎮除了房屋和農田,便全是荔枝樹。據當年大朗經濟發展總公司工作人員陳沛欽回憶,大朗的裝備制造行業最初的形態是一些鎮屬企業,生產一些簡單的農用機械產品。
20世紀80年代,大朗鎮大力發展“三來一補”企業,從香港引進以毛紡織業為主的輕工業,像大朗毛織一廠,其成功模式吸引了更多的港資企業涌進大朗鎮。“這些企業都是跟隨那些港資毛織企業過來的,大部分都是跟村里合作,也是簡單的代工企業。”大朗分管經貿的黨委葉淑帆說。
1983年,大朗第一家裝備制造業企業———大朗保安塑料五金廠就是這樣進入大朗鎮蔡邊村的。這個投資200萬元的港資企業,剛建立那幾年,每天都是靠兩趟往返的直通車將單接過來大朗,然后再將加工好的產品運到香港。而每個月30元的工資,吸引著無數年輕人。“當年要進這個工廠打工,還要托人找關系。”廠長謝愛娥說。
現在,在大朗鎮升平路上,保安塑料五金廠的大門上掛著的工會牌匾已經生銹,斑駁的廠房已經被周邊的新廠房緊緊包圍著。簡陋的車間內,幾名工人坐在殘舊的機器邊,揀出合格的玩具模型。幾十年如一日,工人們生產的玩具都由香港的公司負責出口到美國,賺著低廉的加工費。
現在工人只有五六十個人,謝愛娥說,與建廠當初相比,少了一大半的人。從2008年經濟危機后,生意就一般了,并不是因為接不到單,而是利潤空間小了,原材料和用人成本上升了,現在每年的營業額保持在1000萬-5000萬人民幣。
當年,在大朗引進了保安塑料五金廠后,又相繼引進了投資2100萬元的大朗美德塑膠廠、投資500萬元的竹山大成五金塑膠廠、投資300萬元的大朗洋務金星五金電鍍廠。這批企業使大朗裝備制造行業漸具雛形。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至今仍在生產,但當日的輝煌卻已不復存在。
1991年-2000年·競爭
從港資企業獨大到三足鼎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東莞市迎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大朗大規模建設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各村開始進行小型的工業區建設,一幢幢嶄新的標準化廠房代替了原先簡陋的廠房。鎮政府也積極組織大朗鎮外資引進公司和經濟發展總公司開發工業區,如金沙工業區、敦煌工業區、大角嶺工業區、黃竹坑工業區等。
在這個階段,大朗鎮除了注重毛織產業的發展,也開始注重引進一大批資金雄厚、投資規模大、投資期限長的裝備制造業企業,掀起了一輪引進香港、臺灣裝備制造業的熱潮,大朗裝備制造業從此駛入“快車道”。
明利鋼材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就是當時引進的企業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明利在香港面臨著人才困境和客戶大舉遷移東莞的情況,投資人幾經考察后,1994年將生產線也搬遷到大朗鎮,并投資1.5億元。
從1994年投資辦廠到現在,800工人翻成1600人,年產值從當初的一個億到現在的三個億,明利鋼材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了大朗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之一,年生產模架3.1萬噸,居國內同行業的第二。
1980年-1990年·雛形
跟隨港資毛織企業裝備制造業進入大朗
在1979年之前,大朗全鎮除了房屋和農田,便全是荔枝樹。據當年大朗經濟發展總公司工作人員陳沛欽回憶,大朗的裝備制造行業最初的形態是一些鎮屬企業,生產一些簡單的農用機械產品。
20世紀80年代,大朗鎮大力發展“三來一補”企業,從香港引進以毛紡織業為主的輕工業,像大朗毛織一廠,其成功模式吸引了更多的港資企業涌進大朗鎮。“這些企業都是跟隨那些港資毛織企業過來的,大部分都是跟村里合作,也是簡單的代工企業。”大朗分管經貿的黨委葉淑帆說。
1983年,大朗第一家裝備制造業企業———大朗保安塑料五金廠就是這樣進入大朗鎮蔡邊村的。這個投資200萬元的港資企業,剛建立那幾年,每天都是靠兩趟往返的直通車將單接過來大朗,然后再將加工好的產品運到香港。而每個月30元的工資,吸引著無數年輕人。“當年要進這個工廠打工,還要托人找關系。”廠長謝愛娥說。
現在,在大朗鎮升平路上,保安塑料五金廠的大門上掛著的工會牌匾已經生銹,斑駁的廠房已經被周邊的新廠房緊緊包圍著。簡陋的車間內,幾名工人坐在殘舊的機器邊,揀出合格的玩具模型。幾十年如一日,工人們生產的玩具都由香港的公司負責出口到美國,賺著低廉的加工費。
現在工人只有五六十個人,謝愛娥說,與建廠當初相比,少了一大半的人。從2008年經濟危機后,生意就一般了,并不是因為接不到單,而是利潤空間小了,原材料和用人成本上升了,現在每年的營業額保持在1000萬-5000萬人民幣。
當年,在大朗引進了保安塑料五金廠后,又相繼引進了投資2100萬元的大朗美德塑膠廠、投資500萬元的竹山大成五金塑膠廠、投資300萬元的大朗洋務金星五金電鍍廠。這批企業使大朗裝備制造行業漸具雛形。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至今仍在生產,但當日的輝煌卻已不復存在。
1991年-2000年·競爭
從港資企業獨大到三足鼎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東莞市迎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大朗大規模建設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各村開始進行小型的工業區建設,一幢幢嶄新的標準化廠房代替了原先簡陋的廠房。鎮政府也積極組織大朗鎮外資引進公司和經濟發展總公司開發工業區,如金沙工業區、敦煌工業區、大角嶺工業區、黃竹坑工業區等。
在這個階段,大朗鎮除了注重毛織產業的發展,也開始注重引進一大批資金雄厚、投資規模大、投資期限長的裝備制造業企業,掀起了一輪引進香港、臺灣裝備制造業的熱潮,大朗裝備制造業從此駛入“快車道”。
明利鋼材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就是當時引進的企業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明利在香港面臨著人才困境和客戶大舉遷移東莞的情況,投資人幾經考察后,1994年將生產線也搬遷到大朗鎮,并投資1.5億元。
從1994年投資辦廠到現在,800工人翻成1600人,年產值從當初的一個億到現在的三個億,明利鋼材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了大朗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之一,年生產模架3.1萬噸,居國內同行業的第二。
回復 233706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