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背后”的中國紡織印染業
廢氣排放比廢水更難監控
根據美國EPA[3]和歐盟第2000/76/EC號文件《歐盟工業廢氣排放標準》,早已將紡織廢氣列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紡織廢氣對于大氣的危害遠比廢水更難控制。
《2011—2020非常規性控制污染物排放清單分析與預測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08年統計我國紡織印染業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占不同來源VOCs排放總量的8.8%,占工業過程VOCs排放的30%以上。
VOCs是空氣中普遍存在且組成復雜的一類有機污染物的統稱,主要包括烷烴、烯烴和芳香烴等物質,通常情況下這些揮發性氣體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后會直接形成大氣污染源。此外,VOCs還可以經過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生成顆粒物二次有機氣溶膠,危害人體健康,成為PM2.5的重要來源之一。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保標準委員會理事、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龔龑向記者表示:“紡織印染工業廢氣是PM2.5的大戶,但一直以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他指出,目前沒有專門針對紡織印染工業的廢氣排放標準,標準的缺失使得相關廢氣處理、監測技術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進入21世紀,綠色環保成為時代的主題。紡織工業作為中國支柱型產業之一,在經歷國際“碳標簽”限制“綠色壁壘”后,中國紡織品在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他看來,倘若廢氣排放問題仍然得不到有效的限制,它必將成為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下一個更有沖擊力的綠色壁壘。
早在1992年,我國就發布并實行了《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控制紡織印染工業廢水的排放。2012年,國家環保部完成了對該標準的第一次修訂,修訂后的標準比之前更為嚴格,同時新增了一些污染物排放限值。
但與日趨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形成對比的是,紡織印染廢氣至今仍沒有專門的排放標準。龔龑介紹,相對于紡織印染行業的特殊性而言,現有的《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所設定的指標有限,不能完全涵蓋紡織廢氣污染物的種類。
“事實上,紡織廢氣排放比廢水更為隱蔽,也更難監管,由于缺乏專門的、針對性的標準,大量紡織廢氣基本上直接經由排氣筒或者以無組織的形式逸散至大氣中。”龔龑坦言。
2013年,《紡織印染業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被納入到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項目中。但如何從技術層面來保障標準的落實卻是關鍵。
對此,龔教授呼吁,紡織印染工業廢氣排放標準出臺后,加快紡織廢氣處理和監測技術研發,迫在眉睫。
無水印染技術成本高昂
目前,紡織印染的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對消費者來說也可謂是“美麗殺手”。紡織企業也試圖采用“無水印染”的環保技術,但這種技術所需的成本對印染廠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但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新技術的投入確實減少了用水成本和污水處理成本。
國際環保紡織認證機構Oeko-Tex100中國區代表張天梅認為,一方面印染的化學物質會通過廢水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排放在外的有害物質長期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這些化學品的危險性在于它們不容易在環境中自然降解,而且還可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蓄積,對與其接觸的有機體可以造成長期的健康威脅。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即使含量極少,也能干擾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內分泌系統,而其他一些甚至具有致癌性或生殖毒性。
另一方面,有些有害化學物質會殘留在服裝上,比如NPE(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洗滌過程中會大量釋放出來,隨后被排入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并轉化成毒性更強、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NP(壬基酚),使得消費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長年累月受到有害物質的毒性污染。
不過,從2000年開始,發達國家就開始在紡織生產的環節上去探索更加健康、環保的解決辦法。
張天梅指出,比如“空氣染色”技術可以使紡織品不用水就能完成染色過程。與傳統印染工藝相比,空氣染色技術減少了95%的用水量和86%的能源浪費,減少了84%的溫室效應。染色過程用空氣代替水幫助染料滲入纖維中。將織物加熱,然后以氣體的形式直接注入染料。整個過程不使用水,能量使用低于傳統的染色方法。但是目前這種技術,應用成本較高,而且有一定的使用范圍,并不是所有的面料都適合該技術,因此得不到大量的普及。
此外,每年美國再造棉協會都會回收數以萬噸的舊衣服,把它們制成“再造棉”。設計師把這些“再造棉”轉化成設計感十足的環保袋。當袋子完成它的使命成為廢棄物時,它也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污染,因為28天后袋子就會自然降解。從有到無再到有,新的處理技術使廢舊服裝經歷著一個又一個自然的循環過程。
張天梅認為,當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自然材料和非污染材料染色,不使用漂白劑的面料和手工織成面料。用回收合成材料制成的面料,消除或減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比如設計師們利用環保材料如麻、再生面料和竹子等環保材料創造出了生態時尚。
而這之中,最成功的就是“彩棉原料”的運用。不需印染的彩棉,是當前生態時尚的有效應用手段。
產業政策加強源頭治污
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要走生態文明的道路。環保問題已經從企業層面上升到整個國家和社會層面。
染料企業廢水產生量較大,是環保部門重點監測的行業之一。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尤其是對高污染行業整治力度的加大,使得小染料企業在減產、限產、關停的同時,活下來的染料企業必須加大環境投入力度。
在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鄒東濤從生態經濟理論、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方面指出,2014年國家產業政策以“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國家將出臺關于重點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將優先進行沿海、沿邊和內陸地區產業布局,推動城市高污染企業搬遷;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將堅定不移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對新增的違規產能企業將綜合運用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環保監管等手段,快速淘汰,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堅決停產整頓。
環境保護除了簡單的末端治理和處理外,更要注重從源頭解決問題。例如采取清潔生產工藝,用清潔的原料和能源,用效率更高的設備,生產出更加清潔的產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要放過一些細節,例如杜絕浪費助劑、燃料、能源等,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改進管理水平,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
“生態時尚不僅僅是時尚圈的焦點,更是一個社會性話題。當前中國紡織產業的污染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講,需要從產業源頭加強政策引導與結構調整。通過節能、環保的生態經濟,從而實現美麗中國的中國夢。”鄒東濤表示。
對于印染行業來說,它面臨著產能過剩、環保壓力大的實際問題。印染行業能耗水耗較多、廢水排放量大,一直受到國家實施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的重點關注,也是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產業之一。產品同質化、利潤率低是印染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張天梅表示,在當前環保成本、上游原料成本提高的大趨勢下,如何提高利潤率,生產出適銷對路、附加值高的產品,是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否則,只能接受市場的淘汰。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