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2014-3-7
在同質化時代,企業究竟如何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答案是關注重心從產品轉向客戶。
受工業革命以來傳統思維的影響,大部分公司的經營仍以生產和產品為中心,以銷售額來論英雄,追求產能最大化,努力提高生產效率,但是當幾乎所有企業都這么做的時候,企業還有什么優勢可言?
既然以生產和產品為中心,有些企業就不斷地嘗試開發新產品,并且為此而投入大量資金,在陶瓷行業中,由于噴墨打印新技術的推出,令企業趨之若鶩,爭相購買噴墨打印機,這確實令生產水準上了一個臺階,并且也推動了行業進步。但是由于使用該技術的壁壘不高,任何企業都可以去購買噴墨打印機,于是競爭對手很快就趕上來了,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卻根本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
只有高度關注客戶和市場,而不是傳統的工廠和產品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那么怎樣去關注客戶和市場?傳統的觀點以為只要做市場調研,聆聽顧客的要求,并生產出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就行了,其實不然,汽車大王福特曾經說過:“如果詢問消費者,他們會說需要一匹跑得飛快的駿馬”,因為他們根本還不知道還有汽車。同樣喬布斯對IPAD開發時,是否做過市場調研的回答是:“沒做過,消費者沒有必要知道他們想要什么。”對此,意大利陶瓷行業專家們也表示,他們從不調查市場。由此可見,客戶和市場是需要企業主動去引導而不是被動追隨。
與生產和產品為中心的公司相比,在客戶和市場中競爭的公司優勢是會積淀的,但前者的競爭優勢會很快消失,花了高昂的費用開發新產品,卻很快就被競爭對手模仿了,這就是生產導向型企業的苦惱。但是后者的優勢非但不會消失,反而會隨著時間積累而優勢逐步增加,例如,保時捷汽車,雖然只有少數人能買得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崇尚該品牌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是市場追捧的人越多,則目標客戶就越愿意購買,因為這成了身份的象征。在網絡經濟中,最近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網絡效應,網絡效應的特點就是可累積性,這種特點對實體經濟也同樣適用,也就是說,在客戶和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和增強。
創新不僅是指更好的產品和技術,特別是在消費者為王的買方時代。陶瓷行業中的佼佼者,馬可波羅就是靠滲入到消費者心中的文化戰略而成為行業中偕模,而且還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實際上,當前企業創新也已從實體產品向虛擬的精神需求轉移,例如,消費者的“購買標準”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購買標準就是好產品的判斷標準,當蘋果推出大屏幕多觸點玻璃之時,蘋果的粉絲就會相信,這種玻璃就是行業最好的標準,隨后,三星等一大批追隨者也會跟進,這是因為蘋果在客戶和市場中擁有影響力,即網絡效應,盡管很多企業不斷在嘗試開發新產品,但由于沒有在下游客戶和市場上下功夫,因此對消費者的選擇標準沒有話語權,也就是說,只有蘋果說好的時候,消費者才會相信。蘋果成了行業標準,因此這種在下游的創新,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目前制造業陷入困境的本質原因,就是因為觀念始終停留在產品為王階段,這里并非說產品不重要,只是說單純產品優勢是不足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下游客戶和市場上下功夫才是正道,這對于大部分仍然停留在追求產能、效率和銷售額的企業來說,值得高度重視
受工業革命以來傳統思維的影響,大部分公司的經營仍以生產和產品為中心,以銷售額來論英雄,追求產能最大化,努力提高生產效率,但是當幾乎所有企業都這么做的時候,企業還有什么優勢可言?
既然以生產和產品為中心,有些企業就不斷地嘗試開發新產品,并且為此而投入大量資金,在陶瓷行業中,由于噴墨打印新技術的推出,令企業趨之若鶩,爭相購買噴墨打印機,這確實令生產水準上了一個臺階,并且也推動了行業進步。但是由于使用該技術的壁壘不高,任何企業都可以去購買噴墨打印機,于是競爭對手很快就趕上來了,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卻根本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
只有高度關注客戶和市場,而不是傳統的工廠和產品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那么怎樣去關注客戶和市場?傳統的觀點以為只要做市場調研,聆聽顧客的要求,并生產出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就行了,其實不然,汽車大王福特曾經說過:“如果詢問消費者,他們會說需要一匹跑得飛快的駿馬”,因為他們根本還不知道還有汽車。同樣喬布斯對IPAD開發時,是否做過市場調研的回答是:“沒做過,消費者沒有必要知道他們想要什么。”對此,意大利陶瓷行業專家們也表示,他們從不調查市場。由此可見,客戶和市場是需要企業主動去引導而不是被動追隨。
與生產和產品為中心的公司相比,在客戶和市場中競爭的公司優勢是會積淀的,但前者的競爭優勢會很快消失,花了高昂的費用開發新產品,卻很快就被競爭對手模仿了,這就是生產導向型企業的苦惱。但是后者的優勢非但不會消失,反而會隨著時間積累而優勢逐步增加,例如,保時捷汽車,雖然只有少數人能買得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崇尚該品牌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是市場追捧的人越多,則目標客戶就越愿意購買,因為這成了身份的象征。在網絡經濟中,最近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網絡效應,網絡效應的特點就是可累積性,這種特點對實體經濟也同樣適用,也就是說,在客戶和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和增強。
創新不僅是指更好的產品和技術,特別是在消費者為王的買方時代。陶瓷行業中的佼佼者,馬可波羅就是靠滲入到消費者心中的文化戰略而成為行業中偕模,而且還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實際上,當前企業創新也已從實體產品向虛擬的精神需求轉移,例如,消費者的“購買標準”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購買標準就是好產品的判斷標準,當蘋果推出大屏幕多觸點玻璃之時,蘋果的粉絲就會相信,這種玻璃就是行業最好的標準,隨后,三星等一大批追隨者也會跟進,這是因為蘋果在客戶和市場中擁有影響力,即網絡效應,盡管很多企業不斷在嘗試開發新產品,但由于沒有在下游客戶和市場上下功夫,因此對消費者的選擇標準沒有話語權,也就是說,只有蘋果說好的時候,消費者才會相信。蘋果成了行業標準,因此這種在下游的創新,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目前制造業陷入困境的本質原因,就是因為觀念始終停留在產品為王階段,這里并非說產品不重要,只是說單純產品優勢是不足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下游客戶和市場上下功夫才是正道,這對于大部分仍然停留在追求產能、效率和銷售額的企業來說,值得高度重視
回復 267235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九種最重要的領導力
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權限范圍,給予員工足夠...
品牌,你夠個性么?
簡而言之,品牌就是一種聯想。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天主動或被動得到的訊息并非不足,而是過量。那么,品牌信息或聯想的同質化...
無印良品的美學啟示
在這個無處不品牌的時代,無印良品卻在“淡化品牌”。“簡單”、“純樸”、“禪意美學”。品牌悖論的背后,卻贏得了無數擁躉。好...
解讀紡服業渠道管理的三大矛盾
很久以前各行各業提出“渠道為王”“決勝終端”的口號,這充分體現渠道建設、服務終端的重要性。服裝企業如何做好渠道規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