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能力:有效管理VS英明領導
2014-3-7
如果把自我管理引入管理的基本范疇,那么管理應該成為人類最基本的機能和存在特征,而且是最重要的價值行為。直白說不懂管理,就無法立足于現代社會,做一個合格現代人。而不能有效自我管理,也就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做一個有存在價值的人。
最近,不斷被問到管理和領導的相關問題,頗有感觸,以為對大家可能有用,下決心整理成博文,與大家分享。
記憶猶新,在20世紀80年代初,大學第二學期,在商學院圖書館讀到當時臺灣版的彼得•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如獲至寶,如沐甘霖,用現在的流行語言就是非常震撼。從此管理的有效性原則就植入到我的骨髓,也就此下決心要做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并從自我管理開始,身體力行,探索有效管理之道,迄今未有懈怠。對管理的有效性原則也體會越來越深,所謂“沒有科學的管理,只有有效的管理”是也。我理解,管理作為一門實踐科學,非常復雜微妙,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可以說沒有定式,其最高原則就是“有效”與否。而對于從事管理的管理者,則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如果把自我管理引入管理的基本范疇,那么管理應該成為人類最基本的機能和存在特征,而且是最重要的價值行為。直白說不懂管理,就無法立足于現代社會,做一個合格現代人。而不能有效自我管理,也就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做一個有存在價值的人。因此,管理應該要成為現代人的基本功修煉,人人都會都懂才好。為此,我想和大家嘗試剖析一下有效性原則,多視角界定一下有效管理和英明領導。
首先,就管理的本質屬性而言,我曾經有描述:通過有效的管事理人,達成既定的目標。因此,管理應該以事為本,以人為根。或者說以人為經,以事為緯。因為所有的事都是人為的,所謂“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就是此理。有效的管理就最本質的含義而言,就是如何處理好人和事的關系,以達成設定的目標,取得預期結果。
其次,就管理的要素屬性而言,有效性原則就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時盡其效”,也就是經濟性原則。
再次,就管理的過程屬性看,有效性原則就是決策的正確性和執行的準確性,所謂“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是也!
第四,就管理的目標價值屬性而言,有效性原則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是也,也就是“成敗論英雄”,即目標與手段的一致性,目標設定要價值合理,路徑(手段)選擇設計要合理經濟可行。所謂三性原則(必要性、經濟性、可行性)是也。
最后,就管理的職能屬性而言,有效性原則就是“PDCA”的系統循環,也就是閉環原則。
因此,在具體的管理實踐操作上,有效的管理者最關鍵的管理環節,就是設定合理可行的目標,然后選擇經濟可行的路徑(手段),運用“三規”(規劃、規則、規矩),按照PDCA循環,永遠追求更快、更好、更省的目標和路徑。也就是在決策上要高明,在執行上要高效,在結果上要高興,使各方皆大歡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再談領導(Leader)。我理解,領導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概念,但又是不相同的兩個概念(否則,英文和漢字都沒必要產生兩個不同的詞匯)。個人體會,廣義的管理包涵領導,或者說領導是管理的高級狀態,是針對混沌狀態或灰箱系統的管理方法(包括創新管理),更本質的含義是針對人的因素的管理,即側重于管事理人的理人方面!笆略谌藶椋硕▌偬臁保虼,領導應該是高層次的管理行為。由此,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界定領導屬性和本質特征,以及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竊以為,領導的核心表征就是英明。就宏觀層面而言,領導的根本職能就是明確事物發展的方向(管理的目標導向),并審時度勢制定行動的綱領(管理的原則即策略、方針)及路線(管理的路徑、手段)。因此,領導的水平,也就是首先體現在對事物的不確定性的預判和把握上,即是否英明的首要評判。
就領導的本質屬性而言,領導的對象針對的是人,而人是思想動物,思想決定人的行動,意識支配人的行為。因此領導首先要在思想上實現領導,而思想又是最復雜的東西。如果不英明,就無法洞悉人們的思想,也就無法有效領導。因此,領導者必須先知先覺,保證自己思想意識的領先,并體現落實到具體明智的決策上。而了解思想,把握思想,表達思想——思想工作是領導的基本職能。
其次,英明的領導必須深刻了解把握人性特點,知道有效激勵,因勢利導,主要依靠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達到目標。就HR的操作而言,領導們都深知:績效=態度×技能。而態度決定一切!領導的工作永遠圍繞如何把人們的態度調整到最佳狀態而展開。深知態度取決于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要什么),認知水平——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情感偏好——興趣愛好(是否喜歡)。因此,“統一思想,導正態度,協調行動”,是領導者的常態工作。
英明領導的最大挑戰來自于領導失敗的風險!因而怎樣避免領導失敗,如何建立領導權威,是英明領導的核心課題。對此,筆者體會,作為領導者,可以在兩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從事物發展變化的把握——即不確定性方面下工夫,或者說道行上努力,不斷證明自己的正確,那就要與時俱進,不斷修正自己,千萬不要剛愎自用,所謂“得道成功”是也。另一方面,要在德行上下工夫,要言而有信,是非分明,賞罰分明,公私分明,慎用權術,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并永遠堅持上述“三公”原則,力求最大限度得到人們的信賴,所謂“德行天下”也。而作為下屬,則要把維護領導威信,在領導決策前充分表達不同意見,決策后堅決執行,保留不同意見,證明領導正確作為重要的行為取向。
那么,從領導的核心技巧而言,我常與貝因美管理層調侃:領導既要高高在上,又要平易近人。高高在上,指的是領導者水平要高,覺悟境界要高,姿態要高,永遠站在高端看問題,有遠見高見,決策要高明。平易近人,指的是行為表現上,切勿居高臨下,不尊重下屬,或者自我隔離,主觀臆斷,官僚習氣,玩弄權術,脫離團隊,不近人情。如此,等于自廢領導武功,喪失領導力,必將承受領導失敗的惡果。
就領導實踐而言,只要把握住方向和原則即可,不宜管得過細,干預太多。但必須對后果負責,因此關鍵環節一定要掌控,即善于HACCP,好的領導應該是放風箏的高手!永遠以幫助下屬成功——飛得高為樂事……而作為管理者,則必須同時把握目標與路徑(過程),掌控細節,特別是關鍵細節。這是由兩者的角色區別造成的。所以,我常開玩笑說,外行可以領導內行,管理則不可以,否則,一定會雞飛狗跳。管理和領導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管理靠權力,領導靠水平”,特別是執行管理者,必須充分理解領導決策,才能執行到位,避免濫用權力而雞飛狗跳。否則,還會損害領導威信,就不能算合格的管理者。
總之,有效管理和英明領導是一個困難的話題,但愿對大家有用。
最近,不斷被問到管理和領導的相關問題,頗有感觸,以為對大家可能有用,下決心整理成博文,與大家分享。
記憶猶新,在20世紀80年代初,大學第二學期,在商學院圖書館讀到當時臺灣版的彼得•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如獲至寶,如沐甘霖,用現在的流行語言就是非常震撼。從此管理的有效性原則就植入到我的骨髓,也就此下決心要做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并從自我管理開始,身體力行,探索有效管理之道,迄今未有懈怠。對管理的有效性原則也體會越來越深,所謂“沒有科學的管理,只有有效的管理”是也。我理解,管理作為一門實踐科學,非常復雜微妙,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可以說沒有定式,其最高原則就是“有效”與否。而對于從事管理的管理者,則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如果把自我管理引入管理的基本范疇,那么管理應該成為人類最基本的機能和存在特征,而且是最重要的價值行為。直白說不懂管理,就無法立足于現代社會,做一個合格現代人。而不能有效自我管理,也就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做一個有存在價值的人。因此,管理應該要成為現代人的基本功修煉,人人都會都懂才好。為此,我想和大家嘗試剖析一下有效性原則,多視角界定一下有效管理和英明領導。
首先,就管理的本質屬性而言,我曾經有描述:通過有效的管事理人,達成既定的目標。因此,管理應該以事為本,以人為根。或者說以人為經,以事為緯。因為所有的事都是人為的,所謂“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就是此理。有效的管理就最本質的含義而言,就是如何處理好人和事的關系,以達成設定的目標,取得預期結果。
其次,就管理的要素屬性而言,有效性原則就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時盡其效”,也就是經濟性原則。
再次,就管理的過程屬性看,有效性原則就是決策的正確性和執行的準確性,所謂“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是也!
第四,就管理的目標價值屬性而言,有效性原則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是也,也就是“成敗論英雄”,即目標與手段的一致性,目標設定要價值合理,路徑(手段)選擇設計要合理經濟可行。所謂三性原則(必要性、經濟性、可行性)是也。
最后,就管理的職能屬性而言,有效性原則就是“PDCA”的系統循環,也就是閉環原則。
因此,在具體的管理實踐操作上,有效的管理者最關鍵的管理環節,就是設定合理可行的目標,然后選擇經濟可行的路徑(手段),運用“三規”(規劃、規則、規矩),按照PDCA循環,永遠追求更快、更好、更省的目標和路徑。也就是在決策上要高明,在執行上要高效,在結果上要高興,使各方皆大歡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再談領導(Leader)。我理解,領導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概念,但又是不相同的兩個概念(否則,英文和漢字都沒必要產生兩個不同的詞匯)。個人體會,廣義的管理包涵領導,或者說領導是管理的高級狀態,是針對混沌狀態或灰箱系統的管理方法(包括創新管理),更本質的含義是針對人的因素的管理,即側重于管事理人的理人方面!笆略谌藶椋硕▌偬臁保虼,領導應該是高層次的管理行為。由此,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界定領導屬性和本質特征,以及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竊以為,領導的核心表征就是英明。就宏觀層面而言,領導的根本職能就是明確事物發展的方向(管理的目標導向),并審時度勢制定行動的綱領(管理的原則即策略、方針)及路線(管理的路徑、手段)。因此,領導的水平,也就是首先體現在對事物的不確定性的預判和把握上,即是否英明的首要評判。
就領導的本質屬性而言,領導的對象針對的是人,而人是思想動物,思想決定人的行動,意識支配人的行為。因此領導首先要在思想上實現領導,而思想又是最復雜的東西。如果不英明,就無法洞悉人們的思想,也就無法有效領導。因此,領導者必須先知先覺,保證自己思想意識的領先,并體現落實到具體明智的決策上。而了解思想,把握思想,表達思想——思想工作是領導的基本職能。
其次,英明的領導必須深刻了解把握人性特點,知道有效激勵,因勢利導,主要依靠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達到目標。就HR的操作而言,領導們都深知:績效=態度×技能。而態度決定一切!領導的工作永遠圍繞如何把人們的態度調整到最佳狀態而展開。深知態度取決于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要什么),認知水平——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情感偏好——興趣愛好(是否喜歡)。因此,“統一思想,導正態度,協調行動”,是領導者的常態工作。
英明領導的最大挑戰來自于領導失敗的風險!因而怎樣避免領導失敗,如何建立領導權威,是英明領導的核心課題。對此,筆者體會,作為領導者,可以在兩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從事物發展變化的把握——即不確定性方面下工夫,或者說道行上努力,不斷證明自己的正確,那就要與時俱進,不斷修正自己,千萬不要剛愎自用,所謂“得道成功”是也。另一方面,要在德行上下工夫,要言而有信,是非分明,賞罰分明,公私分明,慎用權術,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并永遠堅持上述“三公”原則,力求最大限度得到人們的信賴,所謂“德行天下”也。而作為下屬,則要把維護領導威信,在領導決策前充分表達不同意見,決策后堅決執行,保留不同意見,證明領導正確作為重要的行為取向。
那么,從領導的核心技巧而言,我常與貝因美管理層調侃:領導既要高高在上,又要平易近人。高高在上,指的是領導者水平要高,覺悟境界要高,姿態要高,永遠站在高端看問題,有遠見高見,決策要高明。平易近人,指的是行為表現上,切勿居高臨下,不尊重下屬,或者自我隔離,主觀臆斷,官僚習氣,玩弄權術,脫離團隊,不近人情。如此,等于自廢領導武功,喪失領導力,必將承受領導失敗的惡果。
就領導實踐而言,只要把握住方向和原則即可,不宜管得過細,干預太多。但必須對后果負責,因此關鍵環節一定要掌控,即善于HACCP,好的領導應該是放風箏的高手!永遠以幫助下屬成功——飛得高為樂事……而作為管理者,則必須同時把握目標與路徑(過程),掌控細節,特別是關鍵細節。這是由兩者的角色區別造成的。所以,我常開玩笑說,外行可以領導內行,管理則不可以,否則,一定會雞飛狗跳。管理和領導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管理靠權力,領導靠水平”,特別是執行管理者,必須充分理解領導決策,才能執行到位,避免濫用權力而雞飛狗跳。否則,還會損害領導威信,就不能算合格的管理者。
總之,有效管理和英明領導是一個困難的話題,但愿對大家有用。
回復 267233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九種最重要的領導力
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權限范圍,給予員工足夠...
品牌,你夠個性么?
簡而言之,品牌就是一種聯想。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天主動或被動得到的訊息并非不足,而是過量。那么,品牌信息或聯想的同質化...
無印良品的美學啟示
在這個無處不品牌的時代,無印良品卻在“淡化品牌”。“簡單”、“純樸”、“禪意美學”。品牌悖論的背后,卻贏得了無數擁躉。好...
解讀紡服業渠道管理的三大矛盾
很久以前各行各業提出“渠道為王”“決勝終端”的口號,這充分體現渠道建設、服務終端的重要性。服裝企業如何做好渠道規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