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領導模式
領導模式正在悄悄發生變化,因為領導的概念已經變化。領袖正在淡出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不再是領導者個人在做了不起的事,跟從者像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他。現在是領導者讓人們做了不起的事,幫大家成就了不起的事。
自上而下的領導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得最普遍、視為天經地義的領導模式。今天,領導有可能自下而上地進行。其實這算不得新鮮事。如果上司接受了下屬的建議,并組織了實施,上司不是在按下屬的意旨辦嗎?
這和我們的領導定義是吻合的。誰掌握了方向,誰贏得了跟從者,誰就是領導。在自下而上的領導情景里,下屬提出了方向,上司跟從了,下屬自然是領導。
下面我們討論幾種不同領導模式的特點。
由上而下的領導
企業里一般認為,中低級經理人是管理層,總經理、副總經理一級是領導或高管層。管理者對領導者負責,接受其領導。領導者動腦,管理者動手,領導者動嘴,管理者跑腿,領導者拍板,管理者執行。
這樣的領導主要有兩項任務,即毛澤東所總結的“出主意,用干部”。領導們關起門開會,就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和決策,開動員大會,做報告,講透意義,然后逐級傳達,組織計劃實施。
人們發現,這種傳統模式有缺憾:只有一個人或者少數人思考;因為執行靠下面的多數人,想出主意以后,還要費力氣去宣傳、動員、說服。在溝通的過程中,傳達還可能走樣。高層領導有時批評中層干部是“歪嘴和尚”,把好好的經給念歪了,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領導們被形象地稱為“火車頭”,“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車頭快,帶頭人出色,這是今天大多數優秀企業的寫照。企業沒有個好火車頭,簡直不可思議。非但跑得快不可能,翻車也說不準。然而,車頭承擔著全部的責任,火車的速度完全取決于車頭的速度;車廂是被動的,下面的聰明才智得不到最大限度的運用,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其結果是整列火車達不到理想速度。
這種上與下動力方面的脫節,配合不協調,是我們到處看到這樣的現象:高層管理雄心勃勃,確定目標時不得不考慮車廂能跟進的最快速度,只好提出“務實”的指標,與自己的愿望大打折扣。有的企業高層做出重大決策,實施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不能實現其“戰略”初衷,總結原因,不外是“上面決策錯誤”和“下面不得力”。其實,執行力弱是這種領導模式的天然缺陷,資源浪費,壓抑士氣是不可避免的后果。
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一般是加強中間環節。中間環節承上啟下,應該可以在領導執行方面起關鍵作用。毛澤東將“支部建在連上”,保證黨中央的政策路線在所有的基礎單位得到貫徹,是我們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每一個部門都要建立領導機制,保證公司決策的落實。從組織上說,這種機制已經存在。中、低層管理人員兼具執行和領導兩項功能,他們的任務是領導所在部門執行上級決策。
第二個辦法是所謂發揚民主,發動大家獻計獻策,讓更多的員工以主人公的姿態參與重大事務的討論和決策。這種做法取決于兩個必備條件:管理者的自覺和時間的許可。企業里一般沒有這種機制,所以這種做法多是臨時的、應景的、隨意的。
GE前總裁威爾奇在他的《贏》一書里紀錄了一個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調動中、底層積極性的嚴肅和認真,同時,我們也感慨在自上而下的領導模式下,發揚民主的艱難和成本。故事是這樣的:
威爾奇發現在一些部門里,員工沒有說話的機會,或者得不到尊重。而經理的感覺卻很好,他看到人們在忙碌,很積極地工作。他自己的時間也被各種強勢人物的訪問、電話、紙條擠滿。威爾奇認為這是一種被扭曲的感覺。因為員工不說話,是他們覺得自己不能說,或者沒有人來征求他們的意見。
威爾奇對此有深切的感受,是一次次在GE的克羅頓維爾培訓中心與學員交流之后。學員們問了他許多原本應該在他們的業務部門討論的問題。威爾奇反問他們:“為什么你們不向自己的老板提出這些問題?
答案是:“我不可能提這樣的問題。我會被開掉的。”“那你們為什么敢跟我提呢?”“因為我們感到在這兒是匿名的。”
威爾奇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他要給自己的企業創建一個更寬松的環境,讓各個層次的人們都能像在克羅頓維爾培訓中心那樣,大膽說出他們的想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世界各地的GE結構都會舉行2-3天的討論會,仿效克羅頓維爾培訓中心的培訓形式,員工們組成30-100人規模的團隊,再配備一名外來的輔導員,一起討論如何改進做事的方法,如何消除妨礙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作風和其他障礙。老板會在討論會開始時出席,講清楚開這個會的積極意義,同時還要做如下兩項承諾:對于討論會最后提出的75%的建議,要在現場給出“行”或“不行”的回答;對于剩下的25%建議,要在30天之內回答。做出承諾后,老板將會消逝,以免影響公開的討論,直到會議結束他才會回來,以兌現自己的承諾。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樣的討論會召開了好幾萬次,直到它們成為公司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此后,這種討論會就不再是什么大事了,而是成了GE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普通的辦法。
GE花了幾年的時間,開了幾萬次會,才使它形成一種機制,變成組織的自覺行為。他將它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來描述,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代價非常大,而且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并且愿意效仿。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受益未必成正比。
團隊式領導
所謂“團隊式領導”,指的不是“領導團隊”,即我們通常說的領導班子或集體領導。
這個帶有革命性的領導思維來自球隊。球隊進行比賽時,目標非常明確:贏。為了贏,每個人要盡量多進球,同時阻止對手進球。球場上,球員們自己作判斷,選擇戰術,不需要別人告訴他是該進還是該退,該攻還是該守。場上我們看不見統一的一個指揮,但是我們看到每個人都可能“領導”。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球員處于球隊的核心位置。有時中鋒領導進攻,有時邊鋒領導突破,有時后衛領導一次防守,或另一個前鋒領導一次阻擊,其他人一齊跟進,全力配合。
讓一個人在所有的時間里,在所有的事情上,掌握一切、領導一切,既吃力,也不討好。讓每個人在他最有利的時機,最擅長的領域發揮領導作用,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產生最大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在這樣的模式下,每個人都可能是領導,有的是負有責任、有頭銜、有名分的領導,有的是一時或一事的領導,后者是自下而上地領導。這種領導模式就是團隊式領導。
有人認為21世紀最優秀的企業里,每個人都是領導,分別在各自的“比賽場”上,在自己最強的項目上發揮或大或小的領導作用,而在別人強的時候,自己又是參與者或者跟從者。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九種最重要的領導力
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權限范圍,給予員工足夠...
品牌,你夠個性么?
簡而言之,品牌就是一種聯想。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天主動或被動得到的訊息并非不足,而是過量。那么,品牌信息或聯想的同質化...
無印良品的美學啟示
在這個無處不品牌的時代,無印良品卻在“淡化品牌”。“簡單”、“純樸”、“禪意美學”。品牌悖論的背后,卻贏得了無數擁躉。好...
解讀紡服業渠道管理的三大矛盾
很久以前各行各業提出“渠道為王”“決勝終端”的口號,這充分體現渠道建設、服務終端的重要性。服裝企業如何做好渠道規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