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石橋:從窮鄉僻壤到家紡之都
2013-7-8
坐落于江蘇南通原三星鎮的疊石橋,雖然算不上什么名勝古跡,但作為一個商品交易市場,它卻見證了這一地區經濟騰飛的全部過程。
從“避風港”到“小香港”
最初的疊石橋市場,只是一個交易豬肉、豆制品、糧食等在那個年代只能憑票供應物資的場所,到上世紀70年代初,家庭繡品生意逐漸興起,疊石橋市場的交易越來越頻繁,市場氣氛日漸濃厚,但由于當時農村經濟政策尚未“放寬”、“搞活”,許多商業交易只能在私底下偷偷摸摸進行,盡管如此,交易量已相當可觀,被當地人稱為“小香港”。
從“避風港”到“小香港”,三星人以足夠的智慧、勇氣與膽識,在政策的夾縫中覓得生機,無意中將疊石橋打造成了一個商品交易市場。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國家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后,疊石橋市場在“政策火山爆發”前積蓄的勢能噴涌而出,沖破政策枷鎖的人們激情涌動,一大批能工巧匠與懂得經商之道、具有經營經驗的人們逐漸打消了顧慮,雄心勃勃地放開手腳大干,早已小有名氣的繡品家紡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群眾的愿望,百姓的呼聲,自發的行為,可觀的效益,贏得了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扶持,疊石橋所在原三星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未雨綢繆、高點定位、精心謀劃。
有了陽光,花兒就會綻放,有了政府搭建的“舞臺”和鼎立支持,三星人在疊石橋市場憑借“愛拼才會贏”的奮斗精神,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搶抓機遇,搶占先機,做大做強了優勢家紡繡品產業。為此,南通市委市政府專門做出《推廣三星經驗,加快經濟發展》的決定,并被評為1986年南通市“十大新聞”之一,1987年疊石橋市場經南通市人民政府批準升級更名為“南通市三星疊石橋繡品市場”。
回首往日歲月,三星人感慨萬分:疊石橋市場為繡品產業興起起到了“避風港”的作用,而繡品產業成就了疊石橋市場“小香港的”美名。
家紡之都初具規模
歷經多年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的建設與發展,如今,三星鎮已被擴展成海門工業園區,坐落其中的疊石橋家紡市場國際化趨勢與大都市氣派已逐漸顯現。
現在,當人們徜徉在疊石橋國際家紡城,一定會為眼前欣欣向榮的景象驚訝不已。市場內,每天人山人海、車來車往,成了名副其實“小香港”,市場交易區店面建筑群高樓林立,廣告標牌標新立異,五彩繽紛,造型獨特而別致的各式景觀設計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繁華國際大都市。疊石橋的市場規模之大、品種之全也堪稱國際一流、國內唯一,家紡用品一應俱全、琳瑯滿目,其中如“華倫天奴”、“鱷魚”、“紅豆”、“波司登”等相當多的國內外知名家紡品牌紛紛在此落戶,其中包括獲得全國家紡品牌稱號的“凱盛”,以及榮獲中國女性最喜愛的家紡產品美譽的“亞萍”。現在的疊石橋,不僅是挑選家紡用品的理想去處,也是人們購物休閑、旅游觀光的好地方。
如今的疊石橋家紡城確立了新的起點和定位,而要實現新的目標,必須有新的發展思路和措施。盡管疊石橋家紡產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挑戰與機遇并存,30年前,疊石橋連接的是鄉村小道,而今,它連接著世紀大橋、國際大港,隨著蘇通大橋的建成通車,寧啟高速與疊石橋互通的開通,崇海大橋、滬通鐵路、寧啟鐵路海門段也即將開工,海門工業園區核心經濟區疊石橋家紡城的外部環境將得到升級和改善,接軌世界經濟的步伐將大大加快。園區領導班子舉全區之力,按照將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家紡之都、紡織之城、旅游勝地、購物天堂”的總體要求與遠景目標,全力建設新園區、新城區、新市場,一手抓好三星老鎮區改造,一手加快新園區建設,加速推進海門工業園區由一個鎮向一座城的轉變,大力度開展相關城市發展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園區建設成本投入可以分無形成本和有形成本。從整個發展歷程看,家紡產業發展與整個三星鎮的社會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沒有三星經濟模式這種特殊的基礎,家紡產業是發展不起來的,二者結合起來發展到現在,才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家紡工業集中區——海門工業園區,這就是無形的投資成本。為了這個園區的長遠發展,為了承載園區重大項目建設,為了吸引國內外客商來投資企業,工業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手筆投入,截至目前預計已投入10億多元,隨著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工,已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配套,創造優美環境,這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成本。
躊躇滿志把握未來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按照疊石橋家紡產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以及2020年的遠景目標,海門工業園區以“市場建設為龍頭、園區建設為主線、城市建設為抓手、和諧建設為目標、強區富民為目的”為發展思路,使工業園區乘著疊石橋強勢發展的良好契機步入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之路。2010年,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總體生產規模已達到1000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2000億元;2010年,疊石橋家紡市場的總成交額為500億元,2020年將突破1000億元,其中對外貿易200億元,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的輻射面積將超過1000平方公里,從業人員從2010年的5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00萬人,疊石橋交易市場從2010年占地6平方公里擴展到2020年的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從2010年10萬人增加2020年的30萬人以上。屆時,工業園區疊石橋家紡市場將建設成為中國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好、服務質量最優、名副其實的家紡之都、購物天堂和旅游勝地。
疊石橋家紡市場的定位是中國家紡之都、世界家紡生產基地,為此,疊石橋家紡市場將主要打造五大中心,一是全國家紡的專制中心,二是成立家紡發研究中心,家紡企業本身的一些研發機構,與一些專業研發機構,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每年推出上萬的品牌準備研發中心,三是成立全國家紡信息發布中心,通過網站,就可以了解中國家紡的所有的信息,四是全國家紡檢測中心,要制訂精確標準,疊石橋家紡的標準在全國得到認可,得到行業的認可,同時也要得到社會的認可,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比較先進的全國檢測系統,五是成立全國的價格發布中心,使工業園區疊石橋家紡城發布的價格信息成為行業風向標、全國的風向標。
五大中心的建設,是以雄厚的產業基礎為依托,同時也迎合了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的趨勢,新一輪經濟的發展確實需要服務業,而五大中心的建設正是家紡服務業有效的載體,完全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此外,海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疊石橋家紡產業的發展,明確為了一個經濟增長極,讓家紡繡品的文化底蘊不斷傳承,成為該地區的一張名片。
從“避風港”到“小香港”
最初的疊石橋市場,只是一個交易豬肉、豆制品、糧食等在那個年代只能憑票供應物資的場所,到上世紀70年代初,家庭繡品生意逐漸興起,疊石橋市場的交易越來越頻繁,市場氣氛日漸濃厚,但由于當時農村經濟政策尚未“放寬”、“搞活”,許多商業交易只能在私底下偷偷摸摸進行,盡管如此,交易量已相當可觀,被當地人稱為“小香港”。
從“避風港”到“小香港”,三星人以足夠的智慧、勇氣與膽識,在政策的夾縫中覓得生機,無意中將疊石橋打造成了一個商品交易市場。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國家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后,疊石橋市場在“政策火山爆發”前積蓄的勢能噴涌而出,沖破政策枷鎖的人們激情涌動,一大批能工巧匠與懂得經商之道、具有經營經驗的人們逐漸打消了顧慮,雄心勃勃地放開手腳大干,早已小有名氣的繡品家紡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群眾的愿望,百姓的呼聲,自發的行為,可觀的效益,贏得了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扶持,疊石橋所在原三星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未雨綢繆、高點定位、精心謀劃。
有了陽光,花兒就會綻放,有了政府搭建的“舞臺”和鼎立支持,三星人在疊石橋市場憑借“愛拼才會贏”的奮斗精神,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搶抓機遇,搶占先機,做大做強了優勢家紡繡品產業。為此,南通市委市政府專門做出《推廣三星經驗,加快經濟發展》的決定,并被評為1986年南通市“十大新聞”之一,1987年疊石橋市場經南通市人民政府批準升級更名為“南通市三星疊石橋繡品市場”。
回首往日歲月,三星人感慨萬分:疊石橋市場為繡品產業興起起到了“避風港”的作用,而繡品產業成就了疊石橋市場“小香港的”美名。
家紡之都初具規模
歷經多年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的建設與發展,如今,三星鎮已被擴展成海門工業園區,坐落其中的疊石橋家紡市場國際化趨勢與大都市氣派已逐漸顯現。
現在,當人們徜徉在疊石橋國際家紡城,一定會為眼前欣欣向榮的景象驚訝不已。市場內,每天人山人海、車來車往,成了名副其實“小香港”,市場交易區店面建筑群高樓林立,廣告標牌標新立異,五彩繽紛,造型獨特而別致的各式景觀設計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繁華國際大都市。疊石橋的市場規模之大、品種之全也堪稱國際一流、國內唯一,家紡用品一應俱全、琳瑯滿目,其中如“華倫天奴”、“鱷魚”、“紅豆”、“波司登”等相當多的國內外知名家紡品牌紛紛在此落戶,其中包括獲得全國家紡品牌稱號的“凱盛”,以及榮獲中國女性最喜愛的家紡產品美譽的“亞萍”。現在的疊石橋,不僅是挑選家紡用品的理想去處,也是人們購物休閑、旅游觀光的好地方。
如今的疊石橋家紡城確立了新的起點和定位,而要實現新的目標,必須有新的發展思路和措施。盡管疊石橋家紡產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挑戰與機遇并存,30年前,疊石橋連接的是鄉村小道,而今,它連接著世紀大橋、國際大港,隨著蘇通大橋的建成通車,寧啟高速與疊石橋互通的開通,崇海大橋、滬通鐵路、寧啟鐵路海門段也即將開工,海門工業園區核心經濟區疊石橋家紡城的外部環境將得到升級和改善,接軌世界經濟的步伐將大大加快。園區領導班子舉全區之力,按照將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家紡之都、紡織之城、旅游勝地、購物天堂”的總體要求與遠景目標,全力建設新園區、新城區、新市場,一手抓好三星老鎮區改造,一手加快新園區建設,加速推進海門工業園區由一個鎮向一座城的轉變,大力度開展相關城市發展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園區建設成本投入可以分無形成本和有形成本。從整個發展歷程看,家紡產業發展與整個三星鎮的社會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沒有三星經濟模式這種特殊的基礎,家紡產業是發展不起來的,二者結合起來發展到現在,才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家紡工業集中區——海門工業園區,這就是無形的投資成本。為了這個園區的長遠發展,為了承載園區重大項目建設,為了吸引國內外客商來投資企業,工業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手筆投入,截至目前預計已投入10億多元,隨著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工,已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配套,創造優美環境,這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成本。
躊躇滿志把握未來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按照疊石橋家紡產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以及2020年的遠景目標,海門工業園區以“市場建設為龍頭、園區建設為主線、城市建設為抓手、和諧建設為目標、強區富民為目的”為發展思路,使工業園區乘著疊石橋強勢發展的良好契機步入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之路。2010年,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總體生產規模已達到1000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2000億元;2010年,疊石橋家紡市場的總成交額為500億元,2020年將突破1000億元,其中對外貿易200億元,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的輻射面積將超過1000平方公里,從業人員從2010年的5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00萬人,疊石橋交易市場從2010年占地6平方公里擴展到2020年的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從2010年10萬人增加2020年的30萬人以上。屆時,工業園區疊石橋家紡市場將建設成為中國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好、服務質量最優、名副其實的家紡之都、購物天堂和旅游勝地。
疊石橋家紡市場的定位是中國家紡之都、世界家紡生產基地,為此,疊石橋家紡市場將主要打造五大中心,一是全國家紡的專制中心,二是成立家紡發研究中心,家紡企業本身的一些研發機構,與一些專業研發機構,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每年推出上萬的品牌準備研發中心,三是成立全國家紡信息發布中心,通過網站,就可以了解中國家紡的所有的信息,四是全國家紡檢測中心,要制訂精確標準,疊石橋家紡的標準在全國得到認可,得到行業的認可,同時也要得到社會的認可,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比較先進的全國檢測系統,五是成立全國的價格發布中心,使工業園區疊石橋家紡城發布的價格信息成為行業風向標、全國的風向標。
五大中心的建設,是以雄厚的產業基礎為依托,同時也迎合了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的趨勢,新一輪經濟的發展確實需要服務業,而五大中心的建設正是家紡服務業有效的載體,完全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此外,海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疊石橋家紡產業的發展,明確為了一個經濟增長極,讓家紡繡品的文化底蘊不斷傳承,成為該地區的一張名片。
回復 255816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