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銷時代的幾點戰略性思考
2013-4-10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套用這句《雙城記》的開篇語,正好印證了我們所處的這個營銷時代的現狀。在這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來了,微博火了,點擊一下鼠標,按動一下手指,迅即出名了,家喻戶曉了;在這個最壞的時代,廣告不靈了,開店不靈了,名牌不靈了,市場拓展似乎讓人一籌莫展。市場變了,消費者變了,營銷的根本變革也隨之而來。外銷企業轉而拓展內銷市場,營銷乃是其軟肋;品牌企業征戰商場,營銷乃是其死穴。變化而立,創新而強,成為身處新營銷時代的皮革企業無法回避的選擇。如何變化,怎樣創新?本期《皮革世界》雜志特意邀請到了廣州百川道咨詢首席顧問戴春華老師,她結合新營銷時代的兩大根本變革,提出了一條謀變而動的營銷新思路。
內銷拓展:一場思想理念和渠道建設的革命
記者:金融危機以來,皮革行業經歷新一輪的洗牌,市場也出現諸多變化,由于國際市場的萎縮和動蕩,內銷市場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很多企業改變了過去接單貼牌的做法,加入到了發展自主品牌、建立終端網絡的大軍,一些內外并舉的企業也擴大了內銷市場的營銷力度。企業都試圖追求捷徑,但品牌和營銷卻絕非一日之功。
戴春華:首先談一下外貿與內銷模式之間的區別。這不僅僅是兩個不同市場的區別,本質上是一場經營模式的區別。外銷只是以信用證為核心的一種交貨模式,注重制造,對于渠道、市場、銷售等的風險,企業一概不必承擔。而內銷則不如,它的本質是營銷,而不僅僅是制造。
既然兩種模式存在較大區別,它的游戲規則自然不同,企業要想從外銷轉為內銷,首先必須更新思想理念。也就是說要在尊重內銷游戲規則的條件下,規避企業的轉型風險。舉個例子,廣東番禺有一家臺灣制鞋企業集團,最高峰時候擁有三萬員工,該企業是世界非常知名的運動品牌的OEM工廠,號稱亞洲最大制鞋企業之一。企業轉型內銷已有八年,因為原有OEM關系,該公司代理了知名品牌鞋子做大陸市場,就童鞋方面,代理了迪士尼品牌運動童鞋。這本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但為什么八年間的內銷市場發展不盡人意?根本性一點就是,企業做內銷時,要求所有代理商、批發商必須100%現金拿貨。縱觀中國內銷市場,幾乎都是行預付款的帳期經營模式。企業答復之所以100%現金拿貨,是為了規避財務風險,因為外銷加工就是信用證100%付款。企業在做內銷時,沒有轉換思想,延續外銷的思路和規則做,還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交貨者。只要我貨交出去了,你就要付全款。沒有任何品牌營銷的概念。
那么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不少采取賬期經營的內銷企業沒有產生很高財務風險呢?像這么一個巨大的集團公司,是否承擔的現金風險是零呢?如果連最基本的資金授信都無法做,內銷市場是很難打開的。我想這其實就是一場較量,較量的是品牌的力量更大,還是渠道的力量更大。事實上,盡管迪士尼品牌在童鞋市場中的品牌效應無人能比,但8年的市場結果無疑回答了:渠道力量大于品牌力量。你的交易條件不好,市場就很難如你所愿的拓展,更不用說很高的占有率。
其次,在內銷中也有兩種層次,批發與品牌又有很大不同。有不少內銷企業原來是做批發的,在轉品牌時,也要經歷很大模式的轉換,二者的經營機制、操作方法、人才團隊有著巨大的不同。甚至包括對品牌的組合、產品的風格、價格的定位、市場的選擇等等。所以,如果一個外銷企業直接轉型為品牌連鎖,它跨越的不是一步,至少是兩步。有很多的企業做批發內貿是強勢,但不一定能品牌做得好,連鎖做得好。
其三,內銷零售市場目前有四種基本渠道可以供外向型企業選擇。第一就是最傳統的批發渠道,不管產品是否有品牌,它們依然可以按著批發渠道流向很零散的零售市場,最終走向消費者。第二種是現代連鎖零售,比如說沃爾瑪、家樂福等等。第三種是品牌連鎖零售,大量的鞋、服裝、皮具等品牌專柜、品牌連鎖店、街鋪都是這類渠道。第四種渠道則不屬于實體渠道,而是屬于虛擬渠道,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子商務。
企業在進行這四種渠道選擇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各種不同渠道給予選擇。我重點強調一點,即使在前三種實體渠道中,沒有任何一種商品是可以實現“通吃”的。例如珠海一家外向型企業,原是做箱包出口,在做大陸內銷時,首先選沃爾瑪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經過四年運作,基本上企業的商品已在超市這一渠道立足,于是,老總想把自己的品牌往更高、更廣的市場擴大,想直接把超市的品牌營銷到各大型百貨公司,而事實則是,百貨公司由于與超市之間不同的市場定位,根本不接受超市品牌,結果百貨公司經過了一年多的運作,處處碰壁,并不成功。這就說明企業必須要對不同定位的內銷市場,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內銷拓展:一場思想理念和渠道建設的革命
記者:金融危機以來,皮革行業經歷新一輪的洗牌,市場也出現諸多變化,由于國際市場的萎縮和動蕩,內銷市場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很多企業改變了過去接單貼牌的做法,加入到了發展自主品牌、建立終端網絡的大軍,一些內外并舉的企業也擴大了內銷市場的營銷力度。企業都試圖追求捷徑,但品牌和營銷卻絕非一日之功。
戴春華:首先談一下外貿與內銷模式之間的區別。這不僅僅是兩個不同市場的區別,本質上是一場經營模式的區別。外銷只是以信用證為核心的一種交貨模式,注重制造,對于渠道、市場、銷售等的風險,企業一概不必承擔。而內銷則不如,它的本質是營銷,而不僅僅是制造。
既然兩種模式存在較大區別,它的游戲規則自然不同,企業要想從外銷轉為內銷,首先必須更新思想理念。也就是說要在尊重內銷游戲規則的條件下,規避企業的轉型風險。舉個例子,廣東番禺有一家臺灣制鞋企業集團,最高峰時候擁有三萬員工,該企業是世界非常知名的運動品牌的OEM工廠,號稱亞洲最大制鞋企業之一。企業轉型內銷已有八年,因為原有OEM關系,該公司代理了知名品牌鞋子做大陸市場,就童鞋方面,代理了迪士尼品牌運動童鞋。這本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但為什么八年間的內銷市場發展不盡人意?根本性一點就是,企業做內銷時,要求所有代理商、批發商必須100%現金拿貨。縱觀中國內銷市場,幾乎都是行預付款的帳期經營模式。企業答復之所以100%現金拿貨,是為了規避財務風險,因為外銷加工就是信用證100%付款。企業在做內銷時,沒有轉換思想,延續外銷的思路和規則做,還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交貨者。只要我貨交出去了,你就要付全款。沒有任何品牌營銷的概念。
那么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不少采取賬期經營的內銷企業沒有產生很高財務風險呢?像這么一個巨大的集團公司,是否承擔的現金風險是零呢?如果連最基本的資金授信都無法做,內銷市場是很難打開的。我想這其實就是一場較量,較量的是品牌的力量更大,還是渠道的力量更大。事實上,盡管迪士尼品牌在童鞋市場中的品牌效應無人能比,但8年的市場結果無疑回答了:渠道力量大于品牌力量。你的交易條件不好,市場就很難如你所愿的拓展,更不用說很高的占有率。
其次,在內銷中也有兩種層次,批發與品牌又有很大不同。有不少內銷企業原來是做批發的,在轉品牌時,也要經歷很大模式的轉換,二者的經營機制、操作方法、人才團隊有著巨大的不同。甚至包括對品牌的組合、產品的風格、價格的定位、市場的選擇等等。所以,如果一個外銷企業直接轉型為品牌連鎖,它跨越的不是一步,至少是兩步。有很多的企業做批發內貿是強勢,但不一定能品牌做得好,連鎖做得好。
其三,內銷零售市場目前有四種基本渠道可以供外向型企業選擇。第一就是最傳統的批發渠道,不管產品是否有品牌,它們依然可以按著批發渠道流向很零散的零售市場,最終走向消費者。第二種是現代連鎖零售,比如說沃爾瑪、家樂福等等。第三種是品牌連鎖零售,大量的鞋、服裝、皮具等品牌專柜、品牌連鎖店、街鋪都是這類渠道。第四種渠道則不屬于實體渠道,而是屬于虛擬渠道,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子商務。
企業在進行這四種渠道選擇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各種不同渠道給予選擇。我重點強調一點,即使在前三種實體渠道中,沒有任何一種商品是可以實現“通吃”的。例如珠海一家外向型企業,原是做箱包出口,在做大陸內銷時,首先選沃爾瑪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經過四年運作,基本上企業的商品已在超市這一渠道立足,于是,老總想把自己的品牌往更高、更廣的市場擴大,想直接把超市的品牌營銷到各大型百貨公司,而事實則是,百貨公司由于與超市之間不同的市場定位,根本不接受超市品牌,結果百貨公司經過了一年多的運作,處處碰壁,并不成功。這就說明企業必須要對不同定位的內銷市場,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回復 247561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抗“疫”,悅達家紡率先研制抗病毒床品,多渠道開展營銷活動
疫情當下,眾多家紡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投入到抗“疫”的激戰中來,悅達家紡作為國內知名品牌,走在了行業的前沿,悅達家...
打破淡季營銷困局
一家中小型家紡公司,銷售淡旺季明顯,年復一年的波動性營銷軌跡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小的羈絆,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半年夠吃半年餓肚...
品牌,你過節了嗎?
網絡上轟轟烈烈的造節運動還在繼續。京東“6·18”大促首輪數據公布,6月18日全天下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去年6...
如何讓展會營銷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一個計劃開拓地區市場或者全國市場的行業企業來說,參展可以較快的提升知名度、獲得新客戶,起到迅速推廣市場的作用。然而,...
營銷的價值在于激發用戶的購買欲
購買力是偽命題,購買欲才是王道在市場營銷中,關于購買力與購買欲的談論研究已經深入人心了,人人都希望找到那些既有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