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采購”為節能減排添動力
2012-11-19
10月24日,英國瑪莎百貨(Marks&Spencer)對外宣布了一項安全使用化學品的承諾。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份承諾并非單純意義上的“環保擁護者”的姿態書。其中涉及的推動中國5家供貨商披露印染環節的排污數據等內容,是國外采購商鮮有且不愿觸及的部分。而在2016年7月之前消除所有PFC(全氟化合物)使用的明確指向性承諾,也讓人感到瑪莎百貨這次是動真格兒的了。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什么原因促使英國百貨業巨頭作出此番承諾?是出于追隨綠色環保的動力,還是另有隱情?
環保先行者陷入信任危機
瑪莎百貨是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創立至今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在過去的128年里,瑪莎百貨從一家小商鋪發展成為一家多渠道零售的國際品牌,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共開設了1100家分店,擁有超過了81000名雇員。
近幾年,瑪莎百貨通過全方位的媒介攻關樹立起全球紡織業和零售業可持續經營企業的標桿形象。但就在今年10月8日,一份由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環友科技和南京綠石五家環保組織聯合發布的第二期綠色選擇紡織業調研報告,將瑪莎百貨推到了風口浪尖,其公眾形象遭遇了180度的大逆轉。這家號稱第一個達成了“零廢棄”和“碳中和”的百貨業品牌被指疑似染整供應商污染排放,對當地社區和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在瑪莎百貨的官方網站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其對化學制劑的使用聲明:1998年,瑪莎百貨成為英國首家提出化學制劑禁用規定的大型零售商。該規定明確限制了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及重金屬的使用,并逐漸擴展到紡織印染設備、后整理設備、洗水廠、制革廠以及印染廠的應用中。2011年,瑪莎百貨更新了標準,出臺了環境及化學品政策(ECP),其基本原則是供貨商在印染環節的化學制劑使用必須符合ECP政策,每一個印染廠在為瑪莎百貨生產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并接受定期的檢查。
有些譏諷意味的是,今年年初,瑪莎百貨還推出了一系列以環保為名的內衣產品,這次被揭露在華生產過程造成了環境污染,無異于有些“自扇巴掌”。
從“消極回應”到“公開承諾”
報告發布方之一——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3月份開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就先后多次與瑪莎百貨進行聯系,就其供應鏈污染超標的問題提出具體質疑,但瑪莎百貨的態度是消極回復,或者不予回復。
據馬軍介紹,直至第二期綠色選擇紡織業調研報告發布后,瑪莎百貨的態度才逐漸轉為積極回應。無論是出于挽回企業形象還是迫于公眾壓力的動因,瑪莎百貨如今能向業界作出公開承諾,的確是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我們非常希望看到瑪莎的這一舉措。根據他們的承諾,將會在年內推動國內的5家供應商在IPE在線平臺上披露排放數據。我們希望這部分工作能夠落實下去。”馬軍說。
除了國內的環保組織外,瑪莎百貨化學品承諾的另一個推動者就是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瑪莎百貨可持續原料及材料部經理馬克·薩姆納表示:“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里,我們和綠色和平組織緊密合作,雙方通過共同努力推動我們自身以及合作伙伴更新知識并深入研究環保措施的可操作性。”
綠色和平組織對瑪莎百貨的舉動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該組織“排毒”運動協調員馬丁·豪伊西克評價說:“瑪莎百貨是繼H&M、阿迪達斯、C&A、李寧、耐克、彪馬之后,第七個承諾消除整個供應鏈及產品中釋放的有害化學物質的品牌。瑪莎百貨的舉動建立了新的基準,體現了在解決水污染問題上的引導力。其他品牌也應當意識到紡織服裝生產流程中‘排毒’的重要性。我們很高興看到瑪莎百貨作出更透明的消除有害化學物質排放的承諾,希望其與中國供應商之間的實施工作能緊密開展起來。”
節能減排的產業鏈動力
綜觀整個事件,主角除了瑪莎百貨以外,還有為其提供加工生產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馬軍認為,目前,瑪莎百貨在中國的供應商中,有超過10家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違規行為。值得欣慰的是,自10月24日瑪莎百貨公布化學品使用承諾以來,先后有幾家供應商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取得聯系,希望就報告中指出的問題做出改進,并對公眾作出說明。馬軍向記者介紹說:“在這些企業中,有的態度比較積極,也認可這樣的公眾推動方式。而有的企業則流露出了畏難情緒,我認為這與企業環保意識薄弱以及缺乏動力機制有關。”
馬軍解釋說,在采購商只問價格,不問環境表現的情況下,供應商缺乏向好的動力,反而只有“向下”競爭的動力。以降低環境標準換取訂單的做法,非常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基于這個動因,我們直接找到了采購商。因為對采購商而言,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采購標準來引導生產企業。當這些國際買家開始在采購標準里納入環保條款后,不符合標準的生產企業在訂單獲取上就會遇到困難,而做得好的企業就會獲得更加穩定的訂單來源,這將有助于我們的企業增強在環保投資上的信心。”馬軍說。
馬軍認為,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要開展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勢必要拿出辦法來,解決印染環節水耗過高、污染排放過大的問題。在采購商的推動下,中國企業降低水耗的技術能力還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與記者的交流過程中,馬軍不斷強調“綠色采購”的重要性,他認為要想改善印染環節的污染,提高紡織服裝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不能僅局限于產業自身研討。只有把采購商、消費者一起納入進來,最后才能走出這個“注重價格,忽略環保”的怪圈。
環保先行者陷入信任危機
瑪莎百貨是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創立至今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在過去的128年里,瑪莎百貨從一家小商鋪發展成為一家多渠道零售的國際品牌,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共開設了1100家分店,擁有超過了81000名雇員。
近幾年,瑪莎百貨通過全方位的媒介攻關樹立起全球紡織業和零售業可持續經營企業的標桿形象。但就在今年10月8日,一份由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環友科技和南京綠石五家環保組織聯合發布的第二期綠色選擇紡織業調研報告,將瑪莎百貨推到了風口浪尖,其公眾形象遭遇了180度的大逆轉。這家號稱第一個達成了“零廢棄”和“碳中和”的百貨業品牌被指疑似染整供應商污染排放,對當地社區和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在瑪莎百貨的官方網站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其對化學制劑的使用聲明:1998年,瑪莎百貨成為英國首家提出化學制劑禁用規定的大型零售商。該規定明確限制了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及重金屬的使用,并逐漸擴展到紡織印染設備、后整理設備、洗水廠、制革廠以及印染廠的應用中。2011年,瑪莎百貨更新了標準,出臺了環境及化學品政策(ECP),其基本原則是供貨商在印染環節的化學制劑使用必須符合ECP政策,每一個印染廠在為瑪莎百貨生產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并接受定期的檢查。
有些譏諷意味的是,今年年初,瑪莎百貨還推出了一系列以環保為名的內衣產品,這次被揭露在華生產過程造成了環境污染,無異于有些“自扇巴掌”。
從“消極回應”到“公開承諾”
報告發布方之一——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3月份開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就先后多次與瑪莎百貨進行聯系,就其供應鏈污染超標的問題提出具體質疑,但瑪莎百貨的態度是消極回復,或者不予回復。
據馬軍介紹,直至第二期綠色選擇紡織業調研報告發布后,瑪莎百貨的態度才逐漸轉為積極回應。無論是出于挽回企業形象還是迫于公眾壓力的動因,瑪莎百貨如今能向業界作出公開承諾,的確是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我們非常希望看到瑪莎的這一舉措。根據他們的承諾,將會在年內推動國內的5家供應商在IPE在線平臺上披露排放數據。我們希望這部分工作能夠落實下去。”馬軍說。
除了國內的環保組織外,瑪莎百貨化學品承諾的另一個推動者就是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瑪莎百貨可持續原料及材料部經理馬克·薩姆納表示:“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里,我們和綠色和平組織緊密合作,雙方通過共同努力推動我們自身以及合作伙伴更新知識并深入研究環保措施的可操作性。”
綠色和平組織對瑪莎百貨的舉動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該組織“排毒”運動協調員馬丁·豪伊西克評價說:“瑪莎百貨是繼H&M、阿迪達斯、C&A、李寧、耐克、彪馬之后,第七個承諾消除整個供應鏈及產品中釋放的有害化學物質的品牌。瑪莎百貨的舉動建立了新的基準,體現了在解決水污染問題上的引導力。其他品牌也應當意識到紡織服裝生產流程中‘排毒’的重要性。我們很高興看到瑪莎百貨作出更透明的消除有害化學物質排放的承諾,希望其與中國供應商之間的實施工作能緊密開展起來。”
節能減排的產業鏈動力
綜觀整個事件,主角除了瑪莎百貨以外,還有為其提供加工生產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馬軍認為,目前,瑪莎百貨在中國的供應商中,有超過10家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違規行為。值得欣慰的是,自10月24日瑪莎百貨公布化學品使用承諾以來,先后有幾家供應商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取得聯系,希望就報告中指出的問題做出改進,并對公眾作出說明。馬軍向記者介紹說:“在這些企業中,有的態度比較積極,也認可這樣的公眾推動方式。而有的企業則流露出了畏難情緒,我認為這與企業環保意識薄弱以及缺乏動力機制有關。”
馬軍解釋說,在采購商只問價格,不問環境表現的情況下,供應商缺乏向好的動力,反而只有“向下”競爭的動力。以降低環境標準換取訂單的做法,非常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基于這個動因,我們直接找到了采購商。因為對采購商而言,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采購標準來引導生產企業。當這些國際買家開始在采購標準里納入環保條款后,不符合標準的生產企業在訂單獲取上就會遇到困難,而做得好的企業就會獲得更加穩定的訂單來源,這將有助于我們的企業增強在環保投資上的信心。”馬軍說。
馬軍認為,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要開展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勢必要拿出辦法來,解決印染環節水耗過高、污染排放過大的問題。在采購商的推動下,中國企業降低水耗的技術能力還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與記者的交流過程中,馬軍不斷強調“綠色采購”的重要性,他認為要想改善印染環節的污染,提高紡織服裝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不能僅局限于產業自身研討。只有把采購商、消費者一起納入進來,最后才能走出這個“注重價格,忽略環保”的怪圈。
回復 233613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