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抱團轉移 再造新家園
2012-11-12
在東部沿海地區紡織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過程中,抱團轉移成為一種新的轉移模式,這包括多個同類企業一同轉移,在轉移地形成一個小氣候。如浙江紹興的8家針紡織面料企業集體在河南蘭考紡織工業園落戶建廠,成為蘭考首批入園企業,為蘭考紡織工業園的下一步“引鳳”奠定了基礎。另外還有產業集群地上下游配套轉移,東部產業集群內企業將部分生產環節或新增能力轉移到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實現產業集群規模擴張。安徽郎溪紡織經編城和河南太康“南通紡織城”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
浙江“飛地”經濟新樣本
安徽郎溪紡織經編城
郎溪引進一個核心企業帶來一群配套企業,解決了東部發達地區有項目無空間和安徽省縣域有空間沒項目的矛盾。
安徽郎溪紡織經編城是安徽承接浙江海寧經編產業的一個大膽實踐,是浙江海寧經編園區在安徽的“再造”。
作為我國紡織產業發展的一個代表性園區,近年來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中一些企業為突破土地供應短缺、環境容量指標限制,通過園區管委會牽頭,與安徽郎溪達成了共建郎溪經都產業園的合作協議,將海寧園區的配套產業鏈、重點企業、服務體系等“土壤”遷移到郎溪園區。
2010年11月8日,郎溪縣人民政府、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和鴻翔控股集團三方正式簽約,共同開發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其中,郎溪縣人民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及審批等工作;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的支撐方,負責產業轉移、服務平臺支撐以及產業鏈拓展等工作;鴻翔控股集團作為園區主要投資方,負責土地平整、規劃設計、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等項工作。
2011年1月18日,園區以土地征收和拆遷、土地平整和道路、雨污水管網等為重點的“七通一平”建設啟動。為了保證成功遷移,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組建了專門的管理服務團隊,長期駐扎在承接地,將園區的服務理念、服務體系植入承接地。此外,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鼓勵動員一些具有高新技術、重點產品、自有品牌的企業參與轉移,產生“龍頭效應”,吸引了大量小企業的聚集。
2011年,園區共接待投資商220批次,一批投資大、規模大的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達成投資意向。其中,意向入園企業100余家,正式簽約項目30余個,15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20億元的上市企業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產業用紡織項目達成入園意向。投資5億元的萬方經編項目、投資3.75億元的和心紡織項目、投資2.04億元的硤石創業園項目、投資1億元年產值5億元的產業用高新技術項目等簽訂投資協議書。
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區建設備受皖、浙兩省各級領導,以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高度關注。2012年1月8日,園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產業轉移辦公室確定為首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
承接產業轉移的成功典范
河南太康“南通紡織城”
南通企業組團“扎堆”投資太康,實現了紡、織和服裝加工一條龍,在太康產業集聚區崛起了一座“南通紡織城”,成為太康縣域經濟一道靚麗風景。
河南太康紡織城是太康承接東部地區紡織產業轉移的一個成功典范,是南通紡織城在太康的一個翻版。太康縣紡織產業有30多年的歷史,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一支熟練的業務技術隊伍。依托棉花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太康縣規劃了通泰紡織產業園,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太康縣通泰紡織產業園區建設辦法及優惠政策》,全力承接著名“紡織之鄉”江蘇南通等地的紡織產業轉移。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產業集聚區的要求,全縣上下把建設產業集聚區,承接產業轉移當作太康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說。
2010年9月,太康縣由三名縣委常委牽頭,23名鄉鎮黨委副書記和有關單位副職組成專業招商隊伍,赴南通、常熟等地掛職開展駐地招商引資活動,四次邀請南通企業家400多人來太康實地考察投資環境,最終達成投資2.3億元的通泰紡織10萬紗錠、2.1億元的鴻圖紡織10萬紗錠、4.3億元的萬利源20萬紗錠高精梳紗、1.96億元的瑞源化纖年產10萬噸滌綸短纖維項目、3億元的太康宏星制衣有限公司年產500萬件高檔服裝、6億元的河南海盟織造有限公司年產1.02億米新型紡織面料生產項目、5.5億元的河南鴻文紡織有限公司項目,以及6.2億元的香港飛達織造有限公司年產500萬件針織服裝及制鞋、100億元的鴻閩紡織產業集群項目。南通企業組團“扎堆”投資太康,實現了紡、織和服裝加工一條龍,在太康產業集聚區崛起了一座“南通紡織城”,成為太康縣域經濟一道靚麗風景。
太康的優質投資環境和棉花、勞動力資源優勢,引來了眾多紡織服裝企業的投資熱潮。除“南通紡織城”之外,臺灣客商投資2.8億元興建的宏星制衣年產500萬件滑雪服項目已建成投產;香港制衣制鞋年產600萬件針織服裝及制鞋項目、江蘇鴻文紡織年產7500萬米織布項目、江蘇永安紡織30萬錠精梳紗項目已開工建設。
貪大求全的問題值得注意
承接轉移要考慮自身基礎
“目前我國紡織產業轉移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引起注意!币晃粯I界人士說。
首先,一些承接地貪大求全,同一省內園區布點太多,產業趨同,競爭激烈,而當地的產業基礎、資源和市場潛力難以支撐。
河南一位紡織資深人士認為,河南紡織業的特點是“前大、后小、中間缺,產業發展不平衡。“前大”是棉紡織初級產品大,“后小”是終端產品服裝小,“中間缺”是中間缺印染環節。因此,河南的服裝面料寥寥無幾,從而制約了河南服裝業的發展。如鄭州女褲產業的“近親繁殖”、產品同質化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面料采購“婚姻圈太小”,產業供應鏈不完善,缺乏有特色、差異化、高檔面輔料。而要發展印染業,水從哪里來、污水往哪里去都是問題。在突破印染“瓶頸”之前,如何揚長避短,科學合理建設紡織集群是應該考慮的。
其次,部分地區對紡織產業轉移后的后續發展考慮不夠。加強對轉移過來企業的科技、融資、人才和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增強發展后勁,讓轉移過來的企業安心放心,是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最近,全國最大的服裝名鎮——虎門,幾家知名服裝企業總部搬遷至廣州、深圳的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浙江“飛地”經濟新樣本
安徽郎溪紡織經編城
郎溪引進一個核心企業帶來一群配套企業,解決了東部發達地區有項目無空間和安徽省縣域有空間沒項目的矛盾。
安徽郎溪紡織經編城是安徽承接浙江海寧經編產業的一個大膽實踐,是浙江海寧經編園區在安徽的“再造”。
作為我國紡織產業發展的一個代表性園區,近年來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中一些企業為突破土地供應短缺、環境容量指標限制,通過園區管委會牽頭,與安徽郎溪達成了共建郎溪經都產業園的合作協議,將海寧園區的配套產業鏈、重點企業、服務體系等“土壤”遷移到郎溪園區。
2010年11月8日,郎溪縣人民政府、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和鴻翔控股集團三方正式簽約,共同開發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其中,郎溪縣人民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及審批等工作;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的支撐方,負責產業轉移、服務平臺支撐以及產業鏈拓展等工作;鴻翔控股集團作為園區主要投資方,負責土地平整、規劃設計、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等項工作。
2011年1月18日,園區以土地征收和拆遷、土地平整和道路、雨污水管網等為重點的“七通一平”建設啟動。為了保證成功遷移,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組建了專門的管理服務團隊,長期駐扎在承接地,將園區的服務理念、服務體系植入承接地。此外,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鼓勵動員一些具有高新技術、重點產品、自有品牌的企業參與轉移,產生“龍頭效應”,吸引了大量小企業的聚集。
2011年,園區共接待投資商220批次,一批投資大、規模大的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達成投資意向。其中,意向入園企業100余家,正式簽約項目30余個,15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20億元的上市企業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產業用紡織項目達成入園意向。投資5億元的萬方經編項目、投資3.75億元的和心紡織項目、投資2.04億元的硤石創業園項目、投資1億元年產值5億元的產業用高新技術項目等簽訂投資協議書。
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區建設備受皖、浙兩省各級領導,以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高度關注。2012年1月8日,園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產業轉移辦公室確定為首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
承接產業轉移的成功典范
河南太康“南通紡織城”
南通企業組團“扎堆”投資太康,實現了紡、織和服裝加工一條龍,在太康產業集聚區崛起了一座“南通紡織城”,成為太康縣域經濟一道靚麗風景。
河南太康紡織城是太康承接東部地區紡織產業轉移的一個成功典范,是南通紡織城在太康的一個翻版。太康縣紡織產業有30多年的歷史,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一支熟練的業務技術隊伍。依托棉花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太康縣規劃了通泰紡織產業園,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太康縣通泰紡織產業園區建設辦法及優惠政策》,全力承接著名“紡織之鄉”江蘇南通等地的紡織產業轉移。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產業集聚區的要求,全縣上下把建設產業集聚區,承接產業轉移當作太康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說。
2010年9月,太康縣由三名縣委常委牽頭,23名鄉鎮黨委副書記和有關單位副職組成專業招商隊伍,赴南通、常熟等地掛職開展駐地招商引資活動,四次邀請南通企業家400多人來太康實地考察投資環境,最終達成投資2.3億元的通泰紡織10萬紗錠、2.1億元的鴻圖紡織10萬紗錠、4.3億元的萬利源20萬紗錠高精梳紗、1.96億元的瑞源化纖年產10萬噸滌綸短纖維項目、3億元的太康宏星制衣有限公司年產500萬件高檔服裝、6億元的河南海盟織造有限公司年產1.02億米新型紡織面料生產項目、5.5億元的河南鴻文紡織有限公司項目,以及6.2億元的香港飛達織造有限公司年產500萬件針織服裝及制鞋、100億元的鴻閩紡織產業集群項目。南通企業組團“扎堆”投資太康,實現了紡、織和服裝加工一條龍,在太康產業集聚區崛起了一座“南通紡織城”,成為太康縣域經濟一道靚麗風景。
太康的優質投資環境和棉花、勞動力資源優勢,引來了眾多紡織服裝企業的投資熱潮。除“南通紡織城”之外,臺灣客商投資2.8億元興建的宏星制衣年產500萬件滑雪服項目已建成投產;香港制衣制鞋年產600萬件針織服裝及制鞋項目、江蘇鴻文紡織年產7500萬米織布項目、江蘇永安紡織30萬錠精梳紗項目已開工建設。
貪大求全的問題值得注意
承接轉移要考慮自身基礎
“目前我國紡織產業轉移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引起注意!币晃粯I界人士說。
首先,一些承接地貪大求全,同一省內園區布點太多,產業趨同,競爭激烈,而當地的產業基礎、資源和市場潛力難以支撐。
河南一位紡織資深人士認為,河南紡織業的特點是“前大、后小、中間缺,產業發展不平衡。“前大”是棉紡織初級產品大,“后小”是終端產品服裝小,“中間缺”是中間缺印染環節。因此,河南的服裝面料寥寥無幾,從而制約了河南服裝業的發展。如鄭州女褲產業的“近親繁殖”、產品同質化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面料采購“婚姻圈太小”,產業供應鏈不完善,缺乏有特色、差異化、高檔面輔料。而要發展印染業,水從哪里來、污水往哪里去都是問題。在突破印染“瓶頸”之前,如何揚長避短,科學合理建設紡織集群是應該考慮的。
其次,部分地區對紡織產業轉移后的后續發展考慮不夠。加強對轉移過來企業的科技、融資、人才和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增強發展后勁,讓轉移過來的企業安心放心,是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最近,全國最大的服裝名鎮——虎門,幾家知名服裝企業總部搬遷至廣州、深圳的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回復 23307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