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麻紡 時尚傳承
2012-10-30
我國麻紡織工業按其原料、工藝技術及設備特點,分別包括苧麻、亞麻、黃(紅)麻,以及大麻、羅布麻、竹原纖維、劍麻等韌皮纖維和葉纖維紡織業。麻紡織工業是我國具有資源、生產和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的天然纖維特色產業。
我國麻紡織工業經過10年建設,特別是經過近5年的發展,已具有完整的生產體系和相當的規模,成為世界麻紡織大國。其中苧麻紡織、亞麻紡織的生產和貿易居世界首位。
經濟效益提高
發展成績顯著
十年間,我國麻紡織行業產銷增速加大,運行質量改善,經濟效益大幅提高,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尤其是含麻服裝服飾的出口發展迅速,行業內銷比例提高,內需市場得到了有效拓展。
利潤總額大幅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3年,我國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利潤總額為2.9億元,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25.1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8.99億元。
工業總產值翻了兩番。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3年,我國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總產值為106億元;2011年,我國2000萬元規模以上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為361.19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30.96億元,累計實現銷售產值為426.11億元。全行業產銷率為98.87%,產品銷售比較順暢,產銷銜接基本平衡。
出口總值大幅增長。2003年,我國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出口交貨值為23.9億元。2011年,我國麻原料、紗線、織物和制品進出口總額為20.93億美元,其中進口金額7.72億美元,出口金額13.21億美元;2011年,我國含麻服裝服飾進出口總額為203.53億美元,其中進口金額5.17億美元,出口金額198.36億美元。
結構得到調整
資源配置優化
10年間,麻紡行業建立和完善了種植規模與麻紡工業協調發展的市場機制,加強了各類麻纖維可紡性能的研究與應用開發,加快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麻類纖維加工及紡織工藝技術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提高了麻紡織技術裝備整體水平。
10年里,麻紡織產品的設計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提高了麻紡織品附加值,麻紡織產業鏈發展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提高了麻類家用、產業用紡織品和服裝的比重。
麻紡織行業的產品結構、市場結構、產業區域布局和企業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產品結構方面,麻紡織產業鏈向下游產品延伸,產品種類更為豐富;市場結構方面,由于科技水平的提升與更加注重產品的設計,麻紡織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高,麻紡織制成品和服裝的比重繼續增大,同時麻紡織品在國內市場得到更多的認可;產業布局方面,麻紡織工業由資源產區向紡織集聚的地區發展并形成相當規模,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學;企業結構方面,麻紡織企業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資本結構進一步調整,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資本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2011年麻紡織業固定資產實際完成投資額54.77億元,同比增長52.60%。
內銷比例提高
開拓內需見效
10年來,我國麻紡織企業逐步轉變發展戰略與思維,將國內市場作為重要市場開始積極拓展與挖掘。根據海關數據和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麻紡織行業在鞏固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內銷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且提高速度較快。2009年,全行業銷售產值為368.75億元,其中,出口為337.56億元,內銷金額為31.19億元,內銷比例僅為8.46%。2010年,全行業銷售產值增長到487.5億元,其中,出口增長到404.57億元,內銷金額為82.93億元,內銷比例提高到17.01%。2011年全行業銷售產值增長到608.57億元,其中,出口增長到461.76億元,內銷金額快速上升到146.81億元,內銷比例提高到24.12%。
我國麻紡織行業的內需市場開拓初見成效。這主要得益于部分效益較好的麻紡織企業逐步轉變思維,向終端產業鏈延伸,主動開發和生產含麻服裝服飾并投向國內市場。
我國麻紡織工業經過10年建設,特別是經過近5年的發展,已具有完整的生產體系和相當的規模,成為世界麻紡織大國。其中苧麻紡織、亞麻紡織的生產和貿易居世界首位。
經濟效益提高
發展成績顯著
十年間,我國麻紡織行業產銷增速加大,運行質量改善,經濟效益大幅提高,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尤其是含麻服裝服飾的出口發展迅速,行業內銷比例提高,內需市場得到了有效拓展。
利潤總額大幅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3年,我國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利潤總額為2.9億元,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25.1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8.99億元。
工業總產值翻了兩番。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3年,我國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總產值為106億元;2011年,我國2000萬元規模以上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為361.19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30.96億元,累計實現銷售產值為426.11億元。全行業產銷率為98.87%,產品銷售比較順暢,產銷銜接基本平衡。
出口總值大幅增長。2003年,我國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企業出口交貨值為23.9億元。2011年,我國麻原料、紗線、織物和制品進出口總額為20.93億美元,其中進口金額7.72億美元,出口金額13.21億美元;2011年,我國含麻服裝服飾進出口總額為203.53億美元,其中進口金額5.17億美元,出口金額198.36億美元。
結構得到調整
資源配置優化
10年間,麻紡行業建立和完善了種植規模與麻紡工業協調發展的市場機制,加強了各類麻纖維可紡性能的研究與應用開發,加快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麻類纖維加工及紡織工藝技術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提高了麻紡織技術裝備整體水平。
10年里,麻紡織產品的設計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提高了麻紡織品附加值,麻紡織產業鏈發展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提高了麻類家用、產業用紡織品和服裝的比重。
麻紡織行業的產品結構、市場結構、產業區域布局和企業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產品結構方面,麻紡織產業鏈向下游產品延伸,產品種類更為豐富;市場結構方面,由于科技水平的提升與更加注重產品的設計,麻紡織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高,麻紡織制成品和服裝的比重繼續增大,同時麻紡織品在國內市場得到更多的認可;產業布局方面,麻紡織工業由資源產區向紡織集聚的地區發展并形成相當規模,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學;企業結構方面,麻紡織企業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資本結構進一步調整,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資本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2011年麻紡織業固定資產實際完成投資額54.77億元,同比增長52.60%。
內銷比例提高
開拓內需見效
10年來,我國麻紡織企業逐步轉變發展戰略與思維,將國內市場作為重要市場開始積極拓展與挖掘。根據海關數據和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麻紡織行業在鞏固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內銷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且提高速度較快。2009年,全行業銷售產值為368.75億元,其中,出口為337.56億元,內銷金額為31.19億元,內銷比例僅為8.46%。2010年,全行業銷售產值增長到487.5億元,其中,出口增長到404.57億元,內銷金額為82.93億元,內銷比例提高到17.01%。2011年全行業銷售產值增長到608.57億元,其中,出口增長到461.76億元,內銷金額快速上升到146.81億元,內銷比例提高到24.12%。
我國麻紡織行業的內需市場開拓初見成效。這主要得益于部分效益較好的麻紡織企業逐步轉變思維,向終端產業鏈延伸,主動開發和生產含麻服裝服飾并投向國內市場。
回復 232215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