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現代紡織業的“黃金”增長極
2012-7-6
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以及成功返回,實現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新的突破。在這些高精尖技術領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高新技術產業用紡織品應用其中。
“從發射架上的耐超高溫碳纖維喉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太陽能帆板使用的經編柔性金屬材料,整流罩脫離所使用的結構增強材料,到宇航員穿著的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宇航服,都是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在航天領域中的典型應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說,“如今,產業用紡織品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為更好地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給企業創造多功能、全方位的交流平臺,將于10月舉行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確定以‘技術、拓展、升級’為主題,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真正成為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
■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6%。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達821.7萬噸,同比增長13.6%;非織造布纖維加工量達279.5萬噸,同比增長16%。非織造布憑借其流程短、能耗低、附加值高等優勢,呈現逐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率18.9%,高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16%的年平均增長率。從2006年到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土工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紡織品、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防護用紡織品應用分支均保持了12%以上的平均年增長率,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為33.7%,土工用紡織品更是達到35.3%。
我國在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后,已經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到中低速增長并包含一系列復雜的社會及政治變革的新的轉型時期。李陵申指出,在新的轉型時期,推動“黃金增長”組合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中國具有低價格勞動力、低價格資源和環境,也不再是中國可以迎合外部市場的高需求和政策性城市化基建項目推動下的高投資。我們不能再重復比較優勢,而應該轉向提升和凸顯競爭優勢,而其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就是發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拓展應用范圍。
紡織工業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的選擇,傳統紡織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戰略結合點,也是發展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十二五”期間,產業用行業每年的增速目標定為9.5%,高于全行業4.5%的水平。在這個增速下,希望到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能夠占到全行業纖維加工量25%的比例,真正形成服裝、家紡、產業用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格局。
■重點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
我國的服裝和家用紡織品行業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在全球市場已經奠定了絕對的發展優勢。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與國際上的差距主要體現為產品檔次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以及應用領域的覆蓋面不廣等。
李陵申介紹,產業用紡織品涉及16個最終應用領域,根據我國行業的特點,主要強調六大重點領域,分別是: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以及結構增強用紡織品。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上,相關的技術、產品展示與交流也將圍繞這六大重點領域展開。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重點研究開發醫用組織器官材料,發展高效醫用防護產品,推廣新型輕量、超薄、無刺激、可降解衛生用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基于國家對環保的要求,重點發展耐高溫、耐腐蝕過濾材料,提高中空纖維液體過濾材料的性能,發展醫藥、化工、食品、造紙等加工領域過濾材料。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加快功能性機織或經編土工布、土工膜(格柵)開發應用,注重新型土工用紡織品的生態化開發,突破輕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結構材料的產業化技術,開發新型高技術土工合成材料加工技術。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車用紡織品的開發研究及應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適應汽車工業的需求,重點發展高性能車用內飾面料、多功能篷蓋材料,開發生態型超細纖維仿皮革面料,關注車用紡織品的環保性能及可回收性。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防核輻射、防彈防刺、生化紡織品,發展阻燃、抗熔融防護面料和服裝,發展多種防護功能為一體的防護用紡織品。結構增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傳統結構材料替代產品,開發新型結構增強用紡織材料。
■展會主題圈定“技術拓展升級”
□本報記者席萍
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以及成功返回,實現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新的突破。在這些高精尖技術領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高新技術產業用紡織品應用其中。
“從發射架上的耐超高溫碳纖維喉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太陽能帆板使用的經編柔性金屬材料,整流罩脫離所使用的結構增強材料,到宇航員穿著的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宇航服,都是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在航天領域中的典型應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說,“如今,產業用紡織品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為更好地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給企業創造多功能、全方位的交流平臺,將于10月舉行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確定以‘技術、拓展、升級’為主題,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真正成為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
■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6%。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達821.7萬噸,同比增長13.6%;非織造布纖維加工量達279.5萬噸,同比增長16%。非織造布憑借其流程短、能耗低、附加值高等優勢,呈現逐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率18.9%,高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16%的年平均增長率。從2006年到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土工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紡織品、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防護用紡織品應用分支均保持了12%以上的平均年增長率,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為33.7%,土工用紡織品更是達到35.3%。
我國在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后,已經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到中低速增長并包含一系列復雜的社會及政治變革的新的轉型時期。李陵申指出,在新的轉型時期,推動“黃金增長”組合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中國具有低價格勞動力、低價格資源和環境,也不再是中國可以迎合外部市場的高需求和政策性城市化基建項目推動下的高投資。我們不能再重復比較優勢,而應該轉向提升和凸顯競爭優勢,而其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就是發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拓展應用范圍。
紡織工業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的選擇,傳統紡織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戰略結合點,也是發展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十二五”期間,產業用行業每年的增速目標定為9.5%,高于全行業4.5%的水平。在這個增速下,希望到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能夠占到全行業纖維加工量25%的比例,真正形成服裝、家紡、產業用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格局。
■重點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
我國的服裝和家用紡織品行業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在全球市場已經奠定了絕對的發展優勢。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與國際上的差距主要體現為產品檔次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以及應用領域的覆蓋面不廣等。
李陵申介紹,產業用紡織品涉及16個最終應用領域,根據我國行業的特點,主要強調六大重點領域,分別是: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以及結構增強用紡織品。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上,相關的技術、產品展示與交流也將圍繞這六大重點領域展開。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重點研究開發醫用組織器官材料,發展高效醫用防護產品,推廣新型輕量、超薄、無刺激、可降解衛生用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基于國家對環保的要求,重點發展耐高溫、耐腐蝕過濾材料,提高中空纖維液體過濾材料的性能,發展醫藥、化工、食品、造紙等加工領域過濾材料。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加快功能性機織或經編土工布、土工膜(格柵)開發應用,注重新型土工用紡織品的生態化開發,突破輕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結構材料的產業化技術,開發新型高技術土工合成材料加工技術。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車用紡織品的開發研究及應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適應汽車工業的需求,重點發展高性能車用內飾面料、多功能篷蓋材料,開發生態型超細纖維仿皮革面料,關注車用紡織品的環保性能及可回收性。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防核輻射、防彈防刺、生化紡織品,發展阻燃、抗熔融防護面料和服裝,發展多種防護功能為一體的防護用紡織品。結構增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傳統結構材料替代產品,開發新型結構增強用紡織材料。
■展會主題圈定“技術拓展升級”
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將再次成為行業技術進步集中展示的平臺。李陵申表示,今年展會的主題確定為“技術、拓展、升級”,簡短的六個字濃縮了行業的特點和發展思路。
“從發射架上的耐超高溫碳纖維喉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太陽能帆板使用的經編柔性金屬材料,整流罩脫離所使用的結構增強材料,到宇航員穿著的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宇航服,都是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在航天領域中的典型應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說,“如今,產業用紡織品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為更好地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給企業創造多功能、全方位的交流平臺,將于10月舉行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確定以‘技術、拓展、升級’為主題,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真正成為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
■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6%。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達821.7萬噸,同比增長13.6%;非織造布纖維加工量達279.5萬噸,同比增長16%。非織造布憑借其流程短、能耗低、附加值高等優勢,呈現逐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率18.9%,高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16%的年平均增長率。從2006年到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土工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紡織品、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防護用紡織品應用分支均保持了12%以上的平均年增長率,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為33.7%,土工用紡織品更是達到35.3%。
我國在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后,已經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到中低速增長并包含一系列復雜的社會及政治變革的新的轉型時期。李陵申指出,在新的轉型時期,推動“黃金增長”組合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中國具有低價格勞動力、低價格資源和環境,也不再是中國可以迎合外部市場的高需求和政策性城市化基建項目推動下的高投資。我們不能再重復比較優勢,而應該轉向提升和凸顯競爭優勢,而其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就是發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拓展應用范圍。
紡織工業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的選擇,傳統紡織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戰略結合點,也是發展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十二五”期間,產業用行業每年的增速目標定為9.5%,高于全行業4.5%的水平。在這個增速下,希望到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能夠占到全行業纖維加工量25%的比例,真正形成服裝、家紡、產業用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格局。
■重點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
我國的服裝和家用紡織品行業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在全球市場已經奠定了絕對的發展優勢。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與國際上的差距主要體現為產品檔次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以及應用領域的覆蓋面不廣等。
李陵申介紹,產業用紡織品涉及16個最終應用領域,根據我國行業的特點,主要強調六大重點領域,分別是: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以及結構增強用紡織品。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上,相關的技術、產品展示與交流也將圍繞這六大重點領域展開。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重點研究開發醫用組織器官材料,發展高效醫用防護產品,推廣新型輕量、超薄、無刺激、可降解衛生用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基于國家對環保的要求,重點發展耐高溫、耐腐蝕過濾材料,提高中空纖維液體過濾材料的性能,發展醫藥、化工、食品、造紙等加工領域過濾材料。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加快功能性機織或經編土工布、土工膜(格柵)開發應用,注重新型土工用紡織品的生態化開發,突破輕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結構材料的產業化技術,開發新型高技術土工合成材料加工技術。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車用紡織品的開發研究及應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適應汽車工業的需求,重點發展高性能車用內飾面料、多功能篷蓋材料,開發生態型超細纖維仿皮革面料,關注車用紡織品的環保性能及可回收性。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防核輻射、防彈防刺、生化紡織品,發展阻燃、抗熔融防護面料和服裝,發展多種防護功能為一體的防護用紡織品。結構增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傳統結構材料替代產品,開發新型結構增強用紡織材料。
■展會主題圈定“技術拓展升級”
□本報記者席萍
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以及成功返回,實現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新的突破。在這些高精尖技術領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高新技術產業用紡織品應用其中。
“從發射架上的耐超高溫碳纖維喉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太陽能帆板使用的經編柔性金屬材料,整流罩脫離所使用的結構增強材料,到宇航員穿著的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宇航服,都是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在航天領域中的典型應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說,“如今,產業用紡織品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為更好地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給企業創造多功能、全方位的交流平臺,將于10月舉行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確定以‘技術、拓展、升級’為主題,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真正成為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
■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6%。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達821.7萬噸,同比增長13.6%;非織造布纖維加工量達279.5萬噸,同比增長16%。非織造布憑借其流程短、能耗低、附加值高等優勢,呈現逐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率18.9%,高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16%的年平均增長率。從2006年到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土工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紡織品、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防護用紡織品應用分支均保持了12%以上的平均年增長率,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為33.7%,土工用紡織品更是達到35.3%。
我國在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后,已經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到中低速增長并包含一系列復雜的社會及政治變革的新的轉型時期。李陵申指出,在新的轉型時期,推動“黃金增長”組合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中國具有低價格勞動力、低價格資源和環境,也不再是中國可以迎合外部市場的高需求和政策性城市化基建項目推動下的高投資。我們不能再重復比較優勢,而應該轉向提升和凸顯競爭優勢,而其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就是發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拓展應用范圍。
紡織工業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型的選擇,傳統紡織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戰略結合點,也是發展現代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十二五”期間,產業用行業每年的增速目標定為9.5%,高于全行業4.5%的水平。在這個增速下,希望到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能夠占到全行業纖維加工量25%的比例,真正形成服裝、家紡、產業用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格局。
■重點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
我國的服裝和家用紡織品行業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在全球市場已經奠定了絕對的發展優勢。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與國際上的差距主要體現為產品檔次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以及應用領域的覆蓋面不廣等。
李陵申介紹,產業用紡織品涉及16個最終應用領域,根據我國行業的特點,主要強調六大重點領域,分別是: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以及結構增強用紡織品。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上,相關的技術、產品展示與交流也將圍繞這六大重點領域展開。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重點研究開發醫用組織器官材料,發展高效醫用防護產品,推廣新型輕量、超薄、無刺激、可降解衛生用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基于國家對環保的要求,重點發展耐高溫、耐腐蝕過濾材料,提高中空纖維液體過濾材料的性能,發展醫藥、化工、食品、造紙等加工領域過濾材料。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加快功能性機織或經編土工布、土工膜(格柵)開發應用,注重新型土工用紡織品的生態化開發,突破輕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結構材料的產業化技術,開發新型高技術土工合成材料加工技術。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車用紡織品的開發研究及應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適應汽車工業的需求,重點發展高性能車用內飾面料、多功能篷蓋材料,開發生態型超細纖維仿皮革面料,關注車用紡織品的環保性能及可回收性。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防核輻射、防彈防刺、生化紡織品,發展阻燃、抗熔融防護面料和服裝,發展多種防護功能為一體的防護用紡織品。結構增強用紡織品重點發展傳統結構材料替代產品,開發新型結構增強用紡織材料。
■展會主題圈定“技術拓展升級”
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將再次成為行業技術進步集中展示的平臺。李陵申表示,今年展會的主題確定為“技術、拓展、升級”,簡短的六個字濃縮了行業的特點和發展思路。
回復 224883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