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市場迎來全面立法時代
2012-7-3
國內電商領域無法可依的現狀有望終結。日前,由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發起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已被列入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這意味著中國首部電子商務監管立法已全面啟動。
近日,京東發起的史上最牛6·18店慶讓利促銷活動,讓從不網購的人也會心動。盡管如此,電商的促銷創新卻毫無新意,他們破解運營困局的唯一方式依然是割肉相啖。
電商亂戰
“祝全體朋友們生日快樂!祝網友搶的開心!”伴隨著劉強東在6月18日零點零分發布的這一條微博,一場波及所有電商的全網大拼殺拉開序幕。蘇寧易購、國美商城、庫巴、新蛋、天貓紛紛加入戰局,瘋搶、驚爆、返券、讓利,各種促銷手段粉墨登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煽風點火的是各電商,消費者的參與更是讓這場混戰愈演愈烈。
根據京東商城公布的數據,6月18日全天有效訂單達到150萬單,成交金額為10.16億元。但是,不久之后,京東公布的數據就遭到了來自各方的質疑。前京東副總裁徐雷更是對京東客單價高達680元的數字表示“打死也不信”。從一位即將離職的京東高管處流出的數據是,京東商城6月18日實際銷售額約為2.4億元,訂單數在80萬左右。
京東商城劉強東在微博上發的一句話頗有意味,“電商數據作假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價格觸底”、“諾曼底”、“全網比價”,這些詞語乍一看來,消費者就會覺得:“嗯,這家價格最低。”但事實上,在經過比較之后,還真不一定誰的價格最低,也不一定這幾天的價格一定比之前的低。
在電商價格戰中,有的網站先把價格升上去,然后再以降價的名義促銷。電商的市場價往往水分很大,細心的網友會發現,那些商品標注的市場價,比其他幾個電商的售價都高出很多。虛標市場價,然后再聲稱五折促銷,即使真的便宜了一兩百元,也并沒有真的打五折,沒準還高于其他電商的價格。先提價,后降價,這是實體賣場促銷慣用的手法,看來電商也深諳此道。
比起數據造假和價格迷霧,用戶信息的泄露給消費者帶來的麻煩更多。就在6·18京東店慶當天,一份涵蓋數百個京東賬戶的用戶名、密碼、余額和積分信息的資料被掛在網上,不少賬戶均可以登錄成功。京東對此的回應是,目前公司沒有對外證實任何漏洞的存在。
不僅如此,關于電商的投訴居高不下。另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8019億元,同比增長56%。而隨著網購促銷潮一波接一波襲來,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共接到全國網購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10萬起,其中網購投訴占比最大,為52%。網絡欺詐、虛擬商品交易糾紛、發貨遲緩、訂單取消、貨不對板等成為用戶投訴的熱點。
最近一段時間,屢屢爆出的網絡傳銷大案也一度引起廣泛關注。5月份,河南爆出了“太平洋購物網站”,福建“百分之百”商城崩盤。最近,浙江金華爆出營業額高達290億元的“萬家購物”網絡傳銷大案。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直銷,這種網絡傳銷號稱“返利”的營業模式,利用人們對高額返利的誘惑、投機心理,打著電子商務的旗號,具有非常高的隱蔽性、欺騙性,對社會的破壞作用也非常大。
電商還存在諸多疑問,比如網絡經營者是否納稅、如何認定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如何保護網上知識產權、如何保護消費者利益等一系列問題。
條例治亂現狀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后,立法的完善也令人關注。此前也出臺過相關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例如《電子簽名法》、《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關于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但都是局部的,有些只是部委規章,缺乏可操作性與全面性。
很難想象,2011年網絡購物已經高達7800億元,在商業零售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卻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對其商業行為予以規范、監管。電子商務又是一個極度分散的行業,大量小賣家成為交易主體,很難形成行業自律。無法可依,無行業自律組織,造成了一些網絡糾紛,迄今仍爭執不斷。
由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有望改變現狀。條例已列入國務院計劃,這意味著電子商務監管立法已全面啟動,而各類“平臺經營者”有望被納入監管。盡管這只是一個“二級法”,但其積極意義仍不能否定。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立法將從市場準入、信用體系建設、消費維權、案件管轄、網上知識產權保護、新興業態、跨境交易、網絡不正當行為、“秒殺”(限時限量促銷)等網絡新興行為九大方面落實條例。
《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涵蓋了電子商務市場中的C2C與B2C網絡零售、團購消費、移動電子商務、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等諸多細分領域,是我國目前針對電子商務交易監管層面的首次立法,其意義重大,不僅關系到廣大網絡消費者,而且涉及到網絡經營者、服務提供者、交易平臺等市場主體的切身利益,被明確列入2012年度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
立法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網絡經營者主體的準入與界定、網絡經營者是否納稅、網絡促銷規范、虛擬商品交易規范、跨境網絡交易監管等方面。其中,網絡經營者是否征稅和網絡促銷規范最受業界熱議。
據悉,此次立法另一重點就是梳理涉及的監管部門眾多,讓企業無所適從的尷尬局面。在中國與電子商務發展有關的政府部門主要有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稅務總局、公安網監等。多頭管理的現象不僅造成了監管的重疊,還產生了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沒有能力從全局的角度規劃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各部門均從各自工作職責出發出臺有關的政策及其管理措施,相互之間存在不一致、不協調甚至矛盾的現象。
“有很多企業向我們反映,因為電子商務主管部門不夠明確,行業監管存在部門利益之爭,有的政府部門過多地介入企業微觀活動,讓本來就處于起步期的企業面臨種種不必要的麻煩。”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如此,由于電子商務涉及網上支付、物流快遞、電子認證、數據服務和信息安全等環節,在很多環節均設有行政許可且手續繁雜等現象。為此,此次立法已將梳理多頭管理現象納入立法規劃。
近日,京東發起的史上最牛6·18店慶讓利促銷活動,讓從不網購的人也會心動。盡管如此,電商的促銷創新卻毫無新意,他們破解運營困局的唯一方式依然是割肉相啖。
電商亂戰
“祝全體朋友們生日快樂!祝網友搶的開心!”伴隨著劉強東在6月18日零點零分發布的這一條微博,一場波及所有電商的全網大拼殺拉開序幕。蘇寧易購、國美商城、庫巴、新蛋、天貓紛紛加入戰局,瘋搶、驚爆、返券、讓利,各種促銷手段粉墨登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煽風點火的是各電商,消費者的參與更是讓這場混戰愈演愈烈。
根據京東商城公布的數據,6月18日全天有效訂單達到150萬單,成交金額為10.16億元。但是,不久之后,京東公布的數據就遭到了來自各方的質疑。前京東副總裁徐雷更是對京東客單價高達680元的數字表示“打死也不信”。從一位即將離職的京東高管處流出的數據是,京東商城6月18日實際銷售額約為2.4億元,訂單數在80萬左右。
京東商城劉強東在微博上發的一句話頗有意味,“電商數據作假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價格觸底”、“諾曼底”、“全網比價”,這些詞語乍一看來,消費者就會覺得:“嗯,這家價格最低。”但事實上,在經過比較之后,還真不一定誰的價格最低,也不一定這幾天的價格一定比之前的低。
在電商價格戰中,有的網站先把價格升上去,然后再以降價的名義促銷。電商的市場價往往水分很大,細心的網友會發現,那些商品標注的市場價,比其他幾個電商的售價都高出很多。虛標市場價,然后再聲稱五折促銷,即使真的便宜了一兩百元,也并沒有真的打五折,沒準還高于其他電商的價格。先提價,后降價,這是實體賣場促銷慣用的手法,看來電商也深諳此道。
比起數據造假和價格迷霧,用戶信息的泄露給消費者帶來的麻煩更多。就在6·18京東店慶當天,一份涵蓋數百個京東賬戶的用戶名、密碼、余額和積分信息的資料被掛在網上,不少賬戶均可以登錄成功。京東對此的回應是,目前公司沒有對外證實任何漏洞的存在。
不僅如此,關于電商的投訴居高不下。另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8019億元,同比增長56%。而隨著網購促銷潮一波接一波襲來,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共接到全國網購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10萬起,其中網購投訴占比最大,為52%。網絡欺詐、虛擬商品交易糾紛、發貨遲緩、訂單取消、貨不對板等成為用戶投訴的熱點。
最近一段時間,屢屢爆出的網絡傳銷大案也一度引起廣泛關注。5月份,河南爆出了“太平洋購物網站”,福建“百分之百”商城崩盤。最近,浙江金華爆出營業額高達290億元的“萬家購物”網絡傳銷大案。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直銷,這種網絡傳銷號稱“返利”的營業模式,利用人們對高額返利的誘惑、投機心理,打著電子商務的旗號,具有非常高的隱蔽性、欺騙性,對社會的破壞作用也非常大。
電商還存在諸多疑問,比如網絡經營者是否納稅、如何認定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如何保護網上知識產權、如何保護消費者利益等一系列問題。
條例治亂現狀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后,立法的完善也令人關注。此前也出臺過相關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例如《電子簽名法》、《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關于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但都是局部的,有些只是部委規章,缺乏可操作性與全面性。
很難想象,2011年網絡購物已經高達7800億元,在商業零售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卻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對其商業行為予以規范、監管。電子商務又是一個極度分散的行業,大量小賣家成為交易主體,很難形成行業自律。無法可依,無行業自律組織,造成了一些網絡糾紛,迄今仍爭執不斷。
由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有望改變現狀。條例已列入國務院計劃,這意味著電子商務監管立法已全面啟動,而各類“平臺經營者”有望被納入監管。盡管這只是一個“二級法”,但其積極意義仍不能否定。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立法將從市場準入、信用體系建設、消費維權、案件管轄、網上知識產權保護、新興業態、跨境交易、網絡不正當行為、“秒殺”(限時限量促銷)等網絡新興行為九大方面落實條例。
《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涵蓋了電子商務市場中的C2C與B2C網絡零售、團購消費、移動電子商務、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等諸多細分領域,是我國目前針對電子商務交易監管層面的首次立法,其意義重大,不僅關系到廣大網絡消費者,而且涉及到網絡經營者、服務提供者、交易平臺等市場主體的切身利益,被明確列入2012年度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
立法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網絡經營者主體的準入與界定、網絡經營者是否納稅、網絡促銷規范、虛擬商品交易規范、跨境網絡交易監管等方面。其中,網絡經營者是否征稅和網絡促銷規范最受業界熱議。
據悉,此次立法另一重點就是梳理涉及的監管部門眾多,讓企業無所適從的尷尬局面。在中國與電子商務發展有關的政府部門主要有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稅務總局、公安網監等。多頭管理的現象不僅造成了監管的重疊,還產生了監管的真空地帶。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沒有能力從全局的角度規劃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各部門均從各自工作職責出發出臺有關的政策及其管理措施,相互之間存在不一致、不協調甚至矛盾的現象。
“有很多企業向我們反映,因為電子商務主管部門不夠明確,行業監管存在部門利益之爭,有的政府部門過多地介入企業微觀活動,讓本來就處于起步期的企業面臨種種不必要的麻煩。”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如此,由于電子商務涉及網上支付、物流快遞、電子認證、數據服務和信息安全等環節,在很多環節均設有行政許可且手續繁雜等現象。為此,此次立法已將梳理多頭管理現象納入立法規劃。
回復 224633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