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鈺洲:紡織為改善民生發揮作用
1億——紡織心系“三農”
“富民”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也是改善民生的關鍵所在。據統計,中國的農村人口現在約有9.4億,因此,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正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紡織工業具有很長的產業鏈,其中棉紡、絲綢、毛紡等行業的原料與農業息息相關。“紡織行業發展所需的原料關乎1億農民的生計”,杜鈺洲說。
“目前,我們企業每年大約需要近100萬噸棉花,你說會與多少棉農的收入掛鉤?”作為全國最大棉紡企業的領頭人,張士平用企業的實例印證了這種說法。據他介紹,目前魏橋所用的棉花主要來自山東、河北、河南等地,企業的發展與這些地方棉農的利益息息相關。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富安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克松介紹,自1998年以來,企業用于反哺蠶農的“二次分配”款高達5800萬元,帶動了5.5萬戶農戶、20萬蠶農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車道。“十一五”期間,公司將繼續促進蠶農增產增收,讓廣大農村弱勢群體及婦女的年養蠶收入達到1萬元~1.5萬元。
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紡織工業組織結構的重要形式。“以工促農”、“以工養農”,紡織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而且極大地推動了當地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在一些紡織集群地,“小康村”、“小康鎮”、“小康縣”已經逐步進入人們的視線,發展紡織工業真正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多管齊下——助力民生改善
近年來,紡織行業蓬勃發展,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質優價廉的紡織服裝產品極大豐富,很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穿衣需求。目前,紡織行業正在加快產業升級,建設紡織強國,在此進程中,紡織行業必將會以科技含量更高、穿著更為美觀舒適的產品滿足內需市場的要求。
環境與民生息息相關。杜鈺洲說,雖然紡織工業并不是能源高消耗工業,但是水耗、污水排放相對嚴重。在“十一五”發展中,紡織行業將努力降低能耗、水耗,實現清潔生產,實施循環經濟,以達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盾,在此過程中,紡織企業也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去年3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正式推行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其目的正是為了規范企業行為,建立工會組織,健全員工勞動合同,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保持勞工舒適的工作環境。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萬事利集團董事長沈愛琴表示,中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邁進過程中,不僅要完成從量到質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樹立對人、對社會、對環境負責任的行業可持續發展機制,紡織行業愿意成為承擔社會責任的先鋒。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夢蘭集團董事長錢月寶呼吁,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民營紡織企業家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既要帶頭致富,更要共同致富,實現利益的共享。
“紡織行業本身就是民生行業,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紡織都會為改善民生發揮作用。”杜鈺洲說。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蘭精攜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紡展!聯手8家供應鏈伙伴開啟一場零碳之旅
...
F98滅殺防護口罩面世,科技創新助力健康行
春節即至,春運期間人群流動性增加,親友團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滅殺病毒細菌的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
2023年1月初,隨著第一包天絲™莫代爾纖維在蘭精南京工廠成功投產,標志著蘭精公司在中國市場擁有了天絲...
202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揭曉本意紡織獲十大科技驅動榜樣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推出“十大新聞事件...
東升地毯“踢進”2022卡塔爾世界杯,“足”夠精彩
眼下2022卡特爾世界杯正火熱進行,“中國制造”、”中國力量”從未缺席這場世界盛宴,特別是中國紡織企業,從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