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正姣:用心編織紡織夢
一名80后的擋車女工,憑著勤奮和毅力,榮獲201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她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也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工作。”與千千萬萬紡織女工一樣,她樸實無華,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與千千萬萬紡織女工也不一樣,她在平凡崗位上不斷創新,成為業界楷模。
來到機器轟鳴的華茂五分廠細紗車間,記者見到了正在工作的張正姣,白色紡織圍裙口袋里,一邊裝著竹簽,一邊裝著棉絮。28臺機器,她來回穿梭,哪臺機子斷線停車,她就用最快的速度把線頭接好。
手不離紗:
練就扎實操作技能
1982年,張正姣出生在樅陽縣一個農民家庭。2000年,初中畢業后的她進入安慶紡織技校學習。在校期間,她努力學習紡織技術理論知識,學生時代的她善于鉆研、積極進取,不僅學習成績突出而且為人友善、樂于助人。
2001年,張正姣第一次走進操作車間。和張正姣師出同門的共有20多個學徒,而她總比別人問得更多、學得更快,勤學好問的她很快成為眾多學員中的佼佼者。為了練就扎實的操作技能,張正姣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平時基本上做到手不離紗線,別人練1小時,她就堅持練3小時。
1個月后,張正姣提前走上獨立工作崗位,正式成為一名普通細紗擋車工。面對行業設備的不斷更新和各種新工藝應用,為提高自身素質,上班之余,張正姣刻苦學習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經常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請教工作經驗、練習操作技能。
“首席擋車工”:
3.5秒打破記錄
一直以來,張正姣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當中,她說:“規范的操作對于生產很重要。”經過兩年的刻苦鉆研學習,張正姣熟練掌握了細紗擋車的所有技能,并在2003年在細紗接頭操作的競賽中以3.5秒鐘完成一錠細紗接頭的優異成績,打破廠記錄。在堅持規范操作的同時,張正姣勇于創新,不斷提升自身技能,2006年被評為“首席擋車工”,看臺數達到42臺。
2008年,張正姣熟練掌握并推廣了細紗工序的搭皮輥接頭操作法,大幅度提高了紗線質量、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及錯管的產生,并滿足了客戶無接頭紗的要求,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她不僅在擋車操作上有過人的熟練的操作技能,而且在設備工具上同樣具有創新改進的韌性,2008年,她協助分廠改進了清潔細紗后羅拉的工具,提高了細紗機后羅拉的清潔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2009年,為了減少細紗工序錯緯的產生,張正姣第一個熟練地掌握并積極推廣了粗紗彎鉤搭頭操作法。
“紡織”夢:
讓更多人成為技術好手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2003年開始,為了提高細紗擋車工整體操作水平,張正姣在鉆研技能的同時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操作技術傳授給學員們,她經常利用休假日到其他班幫教學員,提高她們的技能,了解她們操作上的難題。12年來,她帶過的學員有30余人,并在分廠眾多崗位上起到骨干作用。
細紗擋車工是一個質量要求精細、勞動強度比較大的工種。一個擋車工一個班手腳不停相當于步行40公里。但張正姣從來沒有喊過苦、叫過累,為了練就扎實的操作技能,她犧牲了無數個班外時間,在練兵車上反復練習。對于擋車工最基本的細紗接頭一項,她對自己更是高標準、嚴要求,別人接5根頭35秒,她只用17秒,由于基本功扎實,她所擋的車吸風花率0.80%,空錠率僅為0.02%,生產效率達98%,完成水平居三班之首。
在機器轟鳴的車間,張正姣指著一排正在轉動的機器說:“現在我總共是看28臺機器,一個巡查下來要40分鐘,擋車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接線頭。”在一排排運轉的機器中,記者發現,車間內除了轟隆的噪音外,還有很多棉絮粉塵,張正姣說:“現在我都已經習慣了,有時候沒有聲音倒覺得不習慣。”憑著勤奮和創新,如今的張正姣已經從簡單的勞動型工人轉變到技術型工人行列當中。她說:“今后我還是會立足崗位、不斷去創新,將我的操作特長傳授給身邊更多的姐妹們,為紡織行業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