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談我國紡織服裝業未來發展
2012年,我國紡織服裝業遭遇了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低迷,國內外棉花價差拉大,企業生產成本上漲,內銷市場未見預期的火爆等。許多企業直呼,去年是我國服裝紡織行業歷史上最艱難的一年。今年的行業形勢又將走出怎樣的軌跡?在當前環境下,如何重構紡織服裝行業的新優勢?
近日,在兩會內外,數位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探討。
仍是紡織強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表示,2012年,我國紡織行業確實是比較艱難的一年,但與其他制造業相比,主要經濟指標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預測,2013年紡織行業發展情況會比去年好,而且將呈前高后低態勢,但要注意的是,今年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尤其是棉花差價、成本上升等問題。
孫淮濱說,與今年相比,去年行業態勢比較嚴峻,尤其是前三季度,行業經濟減速趨勢非常明顯,好在第四季度開始回升。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盡管環境比較嚴峻,第四季度還是出現了回升,體現出紡織行業一直在進行自身結構的調整,在非常艱苦的支撐著這個行業。“所以全年下來,經濟是在減速,但是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了12%,出口增長了4%,規模以上經濟效應增長了接近8%。”孫淮濱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表示,目前中國紡織業產業鏈完整,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升,設備更新的速度加快,“在下游,不斷有品牌出現,跟紡織服裝相關的創意產業成長速度加快,再加上我們整個市場的規模,綜合起來講,我們應該是世界紡織強國。”
需要走出去
香港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表示,很多人認為,紡織行業已經沒有競爭力了,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已經不再了,但是行業內仍然存在著很多新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將科技型人才和勞動力成本相結合的優勢。
楊敏德表示,當前很多的中國紡織企業都搬到柬埔寨去了,而且國內沿海勞動力成本太高了。在楊敏德看來,去年中國紡織行業的確是面臨了各種壓力,是很辛苦的一年,這其中有一些外界的問題是很難解決的,譬如說棉價問題。
楊敏德認為,30多年前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外企在沿海地區建廠生根,就是因為有廉價的勞動力,當時的目標就是一心想發展經濟,大家富裕起來,勞動力價格也漲了,一方面表明改革開放的實踐成功了,另一方面,就是投入了很多資源,勞動力的投入、人才的投入等,怎么能夠提高基層工人的生產能力,讓他們也富起來,這是紡織行業面臨的比較大的挑戰。除此之外,楊敏德表示,過去這些年的發展,在資源使用方面不是太理想,所以出現了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局面。“這其實都該可以用更好的管理方式,還有科技來解決,企業領導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來做科研,然后將科技引進傳統工業,用在工人身上,讓工人的生產能力提高,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型人才和勞動密集人群。”
楊敏德強調,未來企業的發展千萬不能忽視對環境的保護,有了優美的環境才能招納更好的人才,“可以說,競爭現在只是個開端,現在全世界還沒有看見中國真的競爭力,之前只是看見我們的勞動力價格相對比較低廉,但是我們這個國家不光只有勞動力,還有其他更多東西。”楊德敏這樣說道。
在談到中國紡織行業的前景時,張小濟表示,除了整個市場環境,更重要的是事在人為。目前紡織業勞動紅利已經越來越少,很多人討論行業是不是要走下坡路,甚至說中國的紡織行業要離開中國,張小濟坦言,“還不能做出這樣的判斷,行業發展還是能夠有新活力、能夠保持生命力的,在這個傳統行業里同樣有高技術,同樣會有高技術人才發展的空間。”
華之毅時尚集團總裁、浙江雅瑩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明則認為,好質量、好品牌在國外市場依然大有機會。張華明認為,品牌過硬的企業走出去的機會大有所在,“我們地處浙江,出口企業很多,如果這個出口企業在設計、材料各方面都很好,這個企業即使在去年也會保持良好的增長。所以如果說企業堅持好的設計、材料、品質,這樣的商品還是大有需求的,如果這個品牌更注重了跟消費者的溝通,更注重了銷售和服務,消費者肯定喜歡這種產品。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