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豐李智:從打工仔到鞋機行巨子
2013-2-21
“在珠三角,原先在我工廠里打工,后來出去自立門戶,開廠做鞋機的就有10多個。”李智樂呵呵地說。1998年,他一手創辦的東莞市金銀豐機械實業有限公司,目前已經位居廣東省鞋機行業十強,并擁有了包括一項發明專利在內的24項國家專利。而在1989年,他只不過是一個懷揣50元從河南南下東莞打工的“窮小子”。
對于這種翻天覆地變化的由來,李智由衷地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
初次南下打工:“工資比縣長還高”
1989年,李智高考落榜,“當時要跳出農門,就只有考上大學這一條路,我非常渴望復讀,但家庭條件實在不允許。”就這樣,當年9月李智作別大學夢,懷揣家里賣小麥換來的50元錢,坐火車轉道廣州來到東莞市厚街鎮。
半個月后,他好不容易進入一家制衣廠當熨燙工人,再過了一個月,他領到生平第一次工資,700多元,“真的是天文數字,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錢,興奮得一夜都睡不著覺,晚上爬起來幾次,數錢,還把一同打工的老鄉弄醒,不斷地問他們家鄉的縣長能拿多少月薪?后來我就知道了,當時很多大學畢業生工資也不高,縣長也拿不到700多元的月薪。”
1995年,李智進入一家鞋機廠做業務員,拿5%的提成,這是他認定的行業,但從一開始他就和老板產生了矛盾,不久后就辭職了。李智背著一個工具包走街串巷,上門問人家要不要修機器,就靠這樣他賺到了將近20萬元。
創業受困知識產權:自主技術創新站穩腳跟
靠著這“第一桶金”,李智1998年辦起了金銀豐機械公司。創業之初,金銀豐被知識產權撞了一下腰。李智回憶說:“1998年的時候,一個外國客戶來到工廠,坐下來第一句就問我們有沒有模仿別人的知識產權,第二句就問我們有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當時一聽我就傻了,答不上來,結果可想而知,人家很快就走了,訂單就更不用說了。”
從這一天開始,他意識到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于是自己擔綱總工程師,開始自主技術創新,到今天金銀豐已經擁有了1項國家發明專利、2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另有20項專利正在申報中。
對于這種翻天覆地變化的由來,李智由衷地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
初次南下打工:“工資比縣長還高”
1989年,李智高考落榜,“當時要跳出農門,就只有考上大學這一條路,我非常渴望復讀,但家庭條件實在不允許。”就這樣,當年9月李智作別大學夢,懷揣家里賣小麥換來的50元錢,坐火車轉道廣州來到東莞市厚街鎮。
半個月后,他好不容易進入一家制衣廠當熨燙工人,再過了一個月,他領到生平第一次工資,700多元,“真的是天文數字,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錢,興奮得一夜都睡不著覺,晚上爬起來幾次,數錢,還把一同打工的老鄉弄醒,不斷地問他們家鄉的縣長能拿多少月薪?后來我就知道了,當時很多大學畢業生工資也不高,縣長也拿不到700多元的月薪。”
1995年,李智進入一家鞋機廠做業務員,拿5%的提成,這是他認定的行業,但從一開始他就和老板產生了矛盾,不久后就辭職了。李智背著一個工具包走街串巷,上門問人家要不要修機器,就靠這樣他賺到了將近20萬元。
創業受困知識產權:自主技術創新站穩腳跟
靠著這“第一桶金”,李智1998年辦起了金銀豐機械公司。創業之初,金銀豐被知識產權撞了一下腰。李智回憶說:“1998年的時候,一個外國客戶來到工廠,坐下來第一句就問我們有沒有模仿別人的知識產權,第二句就問我們有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當時一聽我就傻了,答不上來,結果可想而知,人家很快就走了,訂單就更不用說了。”
從這一天開始,他意識到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于是自己擔綱總工程師,開始自主技術創新,到今天金銀豐已經擁有了1項國家發明專利、2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另有20項專利正在申報中。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42538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