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鋒:讓世界聆聽東方藝術——苗繡
2013-1-31
作為時裝藝術家,謝鋒總是奔走在世界潮流前沿,除了運用與生俱來的才華,他還經常以跨界設計和跨界合作的形式完成對生活藝術方方面面的革新創舉,一次又一次地引領他的忠實粉絲在審美鑒賞上得到更高層次的升華。9月28日,在巴黎洲際大酒店,他攜手一汽·大眾奧迪,再次登上巴黎時裝周的舞臺,舉辦“JEFENBYFRANKIE中國之夜”巴黎時裝周2013春夏“聆聽Horch”時裝發布會,將中國古老的手工藝文化——苗繡搬上了巴黎時裝周的國際舞臺。
“這是媽媽繡的,還是你繡的?顏色很好……”這是謝鋒赴苗寨采風的紀錄片中的一段對白,也是觸動謝鋒以苗族風情為靈感來源,設計2013春夏系列的動人故事的一部分。
在古老偏遠的苗寨,孩子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媽媽繡的,尤其是女孩,從出生的時候媽媽就開始繡,包括一整套的嫁衣,到女兒生的小孩穿的肚兜,媽媽都要繡好,就這樣代代相傳。可以說,這種繡著各種吉祥圖案的衣服,件件都飽含了媽媽對孩子的愛和溫情,甚至是當作一種文字,記錄了父母親對孩子的各種囑托。
事實上,這并不是謝鋒第一次去苗寨,前幾次去采風并沒有特別明晰的想法,直到這次遇到了苗寨老人“珂”。她拿著一件古老的繡衣給謝鋒講述了其中的故事,講了苗族的歷史和人文,讓謝鋒深有感觸,于是,便有了這次以苗繡為靈感來源、以“聆聽”為主題的發布會。
2006年,謝鋒以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國際時裝周的設計師的身份,帶著一種民族使命感走出國門。如果說那時的使命是特定歷史環境賦予他的,那么這一次,他再次帶著一種使命感登上巴黎時裝周的舞臺,向世界展現中國瀕臨失傳的民間傳統手工藝——苗繡,完全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國設計師從心底里自發的一種行動。
把中國文化變成世界語言
中國的繡種有很多,苗繡是其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商業化的,雖然是門手藝,但由于賺不到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寧愿出去打工,也不愿學習毫無商業價值的苗繡,這直接導致了苗繡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當謝鋒從“珂”老人那聽到這些時,就在心里盤算,要挽救這種將要失傳的手工藝,幫助當地的人以后能夠靠這種土生土長的刺繡生活。而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最為直接的莫過于通過自己的創意,將這種文化以現代時尚的語言呈現出來,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種優秀文化的存在。
而這一點也恰是他最為拿手的。“一直以來我的設計特點就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時尚相結合。我希望把中國的文化變成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語言,這個過程是我這十幾年來努力的方向,包括我之前一直在巴黎做發布,也是本著這樣一個精神,就是怎么樣把中國文化變成世界語言,這次結合苗繡也是同樣的道理。”謝鋒表示。
據悉,這次發布會上的服裝運用了大量的苗繡元素,比如帶有苗族風情的一些吉祥圖案,這種文化和元素也成為貫穿發布會始終的一根主線。謝鋒通過時裝向世界展示中國手工藝的偉大,這是本次巴黎發布會的目的之一。
所有服裝的風格都是走的懷舊路線,主要基于上世紀20年代的優雅風,顏色非常淡雅。這種風格源自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謝鋒表示,這部電影已經在進行第八次翻拍,展現了上世紀20年代特別優雅的生活狀態。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慢節奏的優雅生活跟苗寨的生活有很多共同之處。“我們為什么愛懷念過去的優雅,就是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太商業化了,我們已經慢慢忘記了那種手工化的、慢節奏的生活。”謝鋒說,這樣一場秀,也表達了他對上世紀20年代優雅的崇敬之情。
苗繡是一種很原生態的文化,為了將這種文化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謝鋒除了在服裝上做到最好之外,還想了很多辦法,讓充滿文化味道的發布會更加豐滿。比如這次走秀的音樂采用了中國新音樂代表人物朱哲琴的原生態音樂,這也是她全球首播的一首音樂單曲。另外,他還準備請一些苗寨的繡娘到巴黎現場表演刺繡的技術,讓人們能近距離看到苗繡的手法。
在巴黎展示東方藝術
在做JEFENBYFRANKIE這個品牌之前,謝鋒曾經在巴黎待過很長時間,所以說心里難免存在一種巴黎情結,再加上這里是世界時裝流行中心,所以,他走出國門的幾場秀都選擇在了巴黎時裝周舉辦。
但是在這樣一個高手如林的舞臺上做發布會,壓力也是很大的。在國內做發布,還可以借鑒巴黎時裝周或者米蘭時裝周的一些流行元素,只要做得漂亮,就會有媒體報道和刊登,而到世界時裝的流行中心展現自己的作品,如果沒有一種文化積淀,并且能夠引導未來流行,是不會引起共鳴的。
壓力歸壓力,謝鋒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循著他在巴黎舉辦時裝發布的心路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打開巴黎頂尖時尚大門的“門”系列、呈現英倫風格的“路”系列、帶給世界中國式運動與優雅的“翔”系列、把中國藝術家和文字藝術展現給世界的“和”系列、讓世界知曉中國式“理想國”的“桃花源”系列,還是這次弘揚中國刺繡文化的“聆聽”系列,他總是從非常宏觀的、甚至一些非常深刻的文化因素中尋找靈感,去詮釋一種新的觀念。只有這種帶有中國文化根基,同時又以現代通用的時尚語言表達出的作品,才更容易得到國際世界的認可與歡迎。
從第一次登上巴黎時裝周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年,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那種緊張的心情,仿佛就在昨日。“本來是想走出去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場發布會,被冠上了‘登上巴黎時裝周的第一個中國服裝品牌’的帽子之后,我代表的就不僅僅是自己了,更是一個國家。”謝鋒說。
法國高級時裝公會前主席戈巴赫先生當時也表示,這件事情與1973年美國設計師登陸巴黎時裝周具有同樣意義。而法新社則評論道:“中國這個世界紡織業的老虎,由于它的第一個設計師參加了巴黎時裝周,而在時裝界打開了一個切口,引得全世界關注。”如此重要的一個事件,放在誰身上,都難免會產生緊張的心理。
值得慶祝的是,他成功了。巴黎時裝周成就了謝鋒,世界也通過謝鋒的創作了解了中國的服裝和文化。
之后在巴黎時裝周舉辦的4場發布會,包括這次以“聆聽”為主題的JEFENBYFRANKIE2013春夏時裝發布會,沒有了沉重的“帽子”,謝鋒會輕松很多。雖然也肩負著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但他明白這種使命是走出國門的設計師必須要擔負的責任。這也是他克服種種難關,堅持在巴黎做發布會,將巴黎當作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的原因所在。
“這是媽媽繡的,還是你繡的?顏色很好……”這是謝鋒赴苗寨采風的紀錄片中的一段對白,也是觸動謝鋒以苗族風情為靈感來源,設計2013春夏系列的動人故事的一部分。
在古老偏遠的苗寨,孩子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媽媽繡的,尤其是女孩,從出生的時候媽媽就開始繡,包括一整套的嫁衣,到女兒生的小孩穿的肚兜,媽媽都要繡好,就這樣代代相傳。可以說,這種繡著各種吉祥圖案的衣服,件件都飽含了媽媽對孩子的愛和溫情,甚至是當作一種文字,記錄了父母親對孩子的各種囑托。
事實上,這并不是謝鋒第一次去苗寨,前幾次去采風并沒有特別明晰的想法,直到這次遇到了苗寨老人“珂”。她拿著一件古老的繡衣給謝鋒講述了其中的故事,講了苗族的歷史和人文,讓謝鋒深有感觸,于是,便有了這次以苗繡為靈感來源、以“聆聽”為主題的發布會。
2006年,謝鋒以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國際時裝周的設計師的身份,帶著一種民族使命感走出國門。如果說那時的使命是特定歷史環境賦予他的,那么這一次,他再次帶著一種使命感登上巴黎時裝周的舞臺,向世界展現中國瀕臨失傳的民間傳統手工藝——苗繡,完全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國設計師從心底里自發的一種行動。
把中國文化變成世界語言
中國的繡種有很多,苗繡是其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商業化的,雖然是門手藝,但由于賺不到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寧愿出去打工,也不愿學習毫無商業價值的苗繡,這直接導致了苗繡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當謝鋒從“珂”老人那聽到這些時,就在心里盤算,要挽救這種將要失傳的手工藝,幫助當地的人以后能夠靠這種土生土長的刺繡生活。而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最為直接的莫過于通過自己的創意,將這種文化以現代時尚的語言呈現出來,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種優秀文化的存在。
而這一點也恰是他最為拿手的。“一直以來我的設計特點就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時尚相結合。我希望把中國的文化變成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語言,這個過程是我這十幾年來努力的方向,包括我之前一直在巴黎做發布,也是本著這樣一個精神,就是怎么樣把中國文化變成世界語言,這次結合苗繡也是同樣的道理。”謝鋒表示。
據悉,這次發布會上的服裝運用了大量的苗繡元素,比如帶有苗族風情的一些吉祥圖案,這種文化和元素也成為貫穿發布會始終的一根主線。謝鋒通過時裝向世界展示中國手工藝的偉大,這是本次巴黎發布會的目的之一。
所有服裝的風格都是走的懷舊路線,主要基于上世紀20年代的優雅風,顏色非常淡雅。這種風格源自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謝鋒表示,這部電影已經在進行第八次翻拍,展現了上世紀20年代特別優雅的生活狀態。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慢節奏的優雅生活跟苗寨的生活有很多共同之處。“我們為什么愛懷念過去的優雅,就是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太商業化了,我們已經慢慢忘記了那種手工化的、慢節奏的生活。”謝鋒說,這樣一場秀,也表達了他對上世紀20年代優雅的崇敬之情。
苗繡是一種很原生態的文化,為了將這種文化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謝鋒除了在服裝上做到最好之外,還想了很多辦法,讓充滿文化味道的發布會更加豐滿。比如這次走秀的音樂采用了中國新音樂代表人物朱哲琴的原生態音樂,這也是她全球首播的一首音樂單曲。另外,他還準備請一些苗寨的繡娘到巴黎現場表演刺繡的技術,讓人們能近距離看到苗繡的手法。
在巴黎展示東方藝術
在做JEFENBYFRANKIE這個品牌之前,謝鋒曾經在巴黎待過很長時間,所以說心里難免存在一種巴黎情結,再加上這里是世界時裝流行中心,所以,他走出國門的幾場秀都選擇在了巴黎時裝周舉辦。
但是在這樣一個高手如林的舞臺上做發布會,壓力也是很大的。在國內做發布,還可以借鑒巴黎時裝周或者米蘭時裝周的一些流行元素,只要做得漂亮,就會有媒體報道和刊登,而到世界時裝的流行中心展現自己的作品,如果沒有一種文化積淀,并且能夠引導未來流行,是不會引起共鳴的。
壓力歸壓力,謝鋒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循著他在巴黎舉辦時裝發布的心路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打開巴黎頂尖時尚大門的“門”系列、呈現英倫風格的“路”系列、帶給世界中國式運動與優雅的“翔”系列、把中國藝術家和文字藝術展現給世界的“和”系列、讓世界知曉中國式“理想國”的“桃花源”系列,還是這次弘揚中國刺繡文化的“聆聽”系列,他總是從非常宏觀的、甚至一些非常深刻的文化因素中尋找靈感,去詮釋一種新的觀念。只有這種帶有中國文化根基,同時又以現代通用的時尚語言表達出的作品,才更容易得到國際世界的認可與歡迎。
從第一次登上巴黎時裝周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年,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那種緊張的心情,仿佛就在昨日。“本來是想走出去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場發布會,被冠上了‘登上巴黎時裝周的第一個中國服裝品牌’的帽子之后,我代表的就不僅僅是自己了,更是一個國家。”謝鋒說。
法國高級時裝公會前主席戈巴赫先生當時也表示,這件事情與1973年美國設計師登陸巴黎時裝周具有同樣意義。而法新社則評論道:“中國這個世界紡織業的老虎,由于它的第一個設計師參加了巴黎時裝周,而在時裝界打開了一個切口,引得全世界關注。”如此重要的一個事件,放在誰身上,都難免會產生緊張的心理。
值得慶祝的是,他成功了。巴黎時裝周成就了謝鋒,世界也通過謝鋒的創作了解了中國的服裝和文化。
之后在巴黎時裝周舉辦的4場發布會,包括這次以“聆聽”為主題的JEFENBYFRANKIE2013春夏時裝發布會,沒有了沉重的“帽子”,謝鋒會輕松很多。雖然也肩負著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但他明白這種使命是走出國門的設計師必須要擔負的責任。這也是他克服種種難關,堅持在巴黎做發布會,將巴黎當作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的原因所在。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41247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