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裁縫淘金故事:"重塑歐洲紡織中心"
2012-2-1
中國工人干活快能吃苦
普拉托一家中國人開的紡織工廠
每天干十幾個小時攢夠錢自己創品牌
意大利專家說,中國人重塑了歐洲紡織業中心
普拉托市是意大利的紡織工業中心。近年來,這里成為中國人淘金的熱點地區,活躍著2000多名中國企業家和一支2.5萬人的勞動力大軍。近日,記者采訪了3名在普拉托打拼的中國人,他們的經歷代表了當地華人創業的3個歷程。
商會成員許秋林:中國商人的典范
39歲的許秋林(化名)是普拉托商會中惟一一名中國商人。他從事紡織業,有一家自己的服裝加工廠。在當地人看來,許秋林是中國企業家的典范,因為他不讓工人加班,而且按時納稅。
記者走進許秋林的工廠,感覺確實和一般的中國工廠不同。這里秩序井然,非常干凈,衣著時尚的意大利女職員彬彬有禮地接待來賓。接待室的墻上貼著“向前”的標語,許秋林就在標語下和客戶洽談。
許秋林對記者說,他是16年前來到普拉托的,當時做皮革刀具生意。為了加強競爭力,他不斷在產品質量上下工夫。現在,他的工廠生產的皮具和絨毛上衣品質上乘,價格適中,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許秋林的修養很好,臉上總是掛著寬容的笑。在意大利的中國商人中,許秋林是個佼佼者,他的工廠每年銷售額已達到1500萬歐元(1歐元約合10元人民幣)。近來,他的生意又做大了,在上海又開了一家工廠,雇用300名工人生產成衣。
他的經歷也許代表了中國人參與全球化的第三個階段,即獲得海外工作機會,進而滲透進去后,又返回祖國以低成本生產自己的產品。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回復 216391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著你……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