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裁縫淘金故事:"重塑歐洲紡織中心"
小業主路易吉:最大目標是盡快富起來
在普拉托市的一家酒吧里,記者見到了30歲的溫州商人路易吉。雖然是周末,但他的手機依舊響個不停。路易吉說,他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為了讓意大利人更容易記住他,因為這個名字在當地非常普遍。
在要了兩杯咖啡后,路易吉談起了自己的故事。他說,他和妻子都在普拉托工作,妻子也是中國人。他們將4歲的女兒送回國,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這樣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工作。
路易吉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成功需要犧牲”,由此可以感受到他的經歷不尋常:1993年,17歲的路易吉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廠做工。一年后,不甘于現狀的他開始做起了出國淘金夢。經過兩個多月的輾轉,他終于來到普拉托。
路易吉向在此打工的叔叔求助,并在他的幫助下進入一家工廠工作。兩年中,路易吉的任務是給短褲卷邊,每天工作18個小時,月薪500歐元。后來,路易吉攢了點錢,又向當地中國人籌借了一部分資金,開始實現創業夢。剛開始,他給一家紡織品制造商提供熨衣服務。1996年,路易吉拿到“合法移民”身份,留在意大利。
現在,路易吉擁有一家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小企業,有4名工人。他從中國進口價格低廉的牛仔服、仿制的明朝花瓶和打火機,賣給來自南歐和東歐的客戶。他說,如果生意繼續發展的話,他打算不久后生產自己的品牌。
記者問路易吉最大的目標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直接:“盡快富起來。”當問他老家是哪里時,他說:“是全世界,但是我的心永遠為中國跳動。”
路易吉是普拉托中國移民的中堅分子,他的成功代表了中國人海外創業的第二階段。這些新一代海外中國人相互間保持著良好關系。
打工女孩夢:普拉托根本沒有金子
然而,不是所有中國人的淘金夢都能實現。22歲的夢來自溫州,看起來蒼白瘦弱。她對記者說,之所以用“夢”這個名字,是因為她的夢想還在追尋當中。
夢是被她媽媽送到普拉托來“淘金”的,但是來之后,她才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她每天要在一家制衣廠工作16個小時,訂單多時甚至連續工作30個小時。夢第一次給媽媽打電話時說:“金子?這兒根本沒有金子1
不久前,夢因過度勞累暈倒在工廠里,撞到了玻璃門上,玻璃碎片劃破了她的胳膊、前額和鼻子。老板對此很憤怒,但不得不將她送進醫院。兩周后,夢出院時卻發現自己被解雇了。
幾天后,一名意大利人發現她在橋上徘徊,企圖跳河自殺。于是,這位好心人將她帶回家,并送她上了語言學校。幾天后,夢因無照駕駛被捕,面臨被遣送回國的危險。
在低沉了一段時間后,夢最近又開始工作了。這次她在另一家成衣廠當裁縫,每天的工作時間也不短,不過,她對此已經很滿足了。下班后,她常坐在那位意大利朋友的廚房里,翻看雜志上的名牌服裝廣告,雖然這些是她永遠都買不起的。
夢對記者說,她非常想家。每個星期天,她都會給家人打電話,告訴他們這里的天空有多藍。但她從不抱怨生活,因為即使說了,她的家人也無法理解。
不過,夢對未來并不感到沮喪。她說,她現在的經歷只不過是中國人海外創業的第一階段,即為別人打工。也許有一天,她會擁有自己的工廠,真正“美夢成真”。
新聞背景“替補隊員”打入歐洲時尚界
上世紀90年代初,當第一個中國人拎著錢箱來到普拉托租下一家工廠時,當地人曾嘲笑他自不量力。但是現在,中國商品已經占據了該市1/4的紡織品市場份額。中國商人用“中國制造”的成本打造“意大利制造”的高檔時尚產品。
第一代來普拉托的中國人是在家工作的,他們為意大利轉包商制造毛紡制品和皮件。然后被意大利轉包商冠以知名品牌后賣掉。他們就像意大利紡織工業的“替補隊員”,做著當地人不愿做的工作。
后來,全球紡織工業面臨危機,普拉托也遭受沖擊。一些人將產品銷往東歐和東亞,其他人則不得不轉產。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海外。他們比當地工人工資低、干活快、肯吃苦,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
以路易吉為代表的新一代移民轉型非常成功,他們正領導著第二波創業浪潮。他們收購服裝廠,開設貿易公司,生產銷售自己的品牌。他們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用中國的價格生產當地的商品。
兩三年前,普拉托的中國人還創立了自己的品牌ProntoModa。在意大利很多城市的高速公路邊,到處都可以看到該品牌的廣告。ProntoModa品牌的服裝價格便宜,緊跟時尚,頻頻打入米蘭和巴黎的各種時裝展。
意大利中國問題專家安東內拉認為,中國人到普拉托創業的第一個階段是得到了工作機會,第二個階段是征服這座古老的城市,目前正處于第二個階段。
她說:“中國人已經用他們的創造重塑了這座城市的工業區。普拉托曾經是一座紡織城,而今天它變成了一個低成本的時尚區。”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