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 她用羌繡揮舞起創業翅膀
王艷菊,今年33歲,高中文化,2009年創辦了純手工刺繡作坊。
王艷菊家住九寨溝縣永豐鄉上寨村,因從小患先天性的小兒麻痹癥,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平日里她只能在家中做些家務活,生活重擔全部落在丈夫一個人身上。看到丈夫為了家庭的生計,起早貪黑,辛苦忙碌的奔波,王艷菊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勤勞雙手幫助丈夫減輕生活的壓力。為此,她曾經多少次鼓起勇氣走進招聘現場,努力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最終還是因沒有一技之長失敗而歸。
2007年,一部《錦繡良緣》的電視劇,讓王艷菊產生了學習羌繡的念頭,于是她滿懷信心的專程前往茂縣學習羌繡技術。天有不測風云,剛到茂縣因水土不適她大病一場,不但什么都沒學到,差點把命都搭上了,但回到家中的王艷菊,對學羌繡技術的熱情絲毫沒有消減。
2009年7月22日,當聽說縣就業局針對農村婦女要舉辦羌繡技能培訓班,并且每天發放20塊錢的生活補貼時,王艷菊非常激動,立即報名參加。身殘志堅的王艷菊特別珍惜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每天的培訓10點鐘才開始,她就提前1個多小時就趕到培訓點,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溫習上一節課的內容。功夫不負有心人,王艷菊熟練的掌握了羌繡技能,她高興的對培訓老師說:“感謝你們給了我這次培訓的機會,我要用所學的技術努力為自己繡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致富路……”
一個月的培訓結束后,她跟隨培訓老師到羌繡公司,通過三天的考察學習和實踐,她制作的第一個產品就贏得了一家公司的肯定,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實行“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在九寨溝縣設立羌繡點,為更多的農村婦女提供原材料,并實行產品回收。一心想脫貧致富的王艷菊,牢牢的抓住這次有利機會,回到家鄉后,用所學的知識,因地制宜大力挖掘本地民間手工刺繡,并以“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村上開辦啟了“九寨純手工刺繡作坊”。2009年10月,王艷菊的羌繡作品在成都的西博會上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并接到了上海一家公司30萬元的訂單……
2010年,她的手工刺繡《秋菊》在全國家紡手工精品大獎賽上榮獲銅獎,并作為封面人物刊登在《四川婦女》雜志上;6月,受邀參加了全國婦女創業創新成果博覽會;8月,受省農業廳邀請在北川縣對羌繡制作進行授課;10月,受邀在西博會對手工刺繡進行展示;同年底,被九寨溝縣婦聯授予“先進婦女”榮譽稱號。
目前,在她的帶領示范下,她所在的家鄉上寨村,廣大群眾紛紛依靠制作羌繡,增加收入,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由她牽頭組織的九寨溝縣藏羌刺繡協會,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屆時,羌繡技術將會得到更好更廣更遠的傳播,許多需要幫助的群眾將會像王艷菊一樣,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繡出自己致富的道路。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