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俊行蔡榮華:家紡的先行者
在廣東家紡行業,蔡榮華被大家親切地稱之為“蔡頭”,一個“頭”字,簡單卻涵義深遠,有信任,有尊重,有感激,還有依賴……他甚至開玩笑地說,華俊行可能不是我的名牌,但“蔡頭”肯定是我最大的名牌。
認真:萬里走單騎“丈量”中國家紡市場
蔡榮華出生于香港,于1969年創立了國際家紡品貿易公司(華俊行前身),業務伙伴已遍及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法國等國家。1995年蔡先生來到珠海并逐漸涉足國內市場,1999年8月,華俊行在珠海開業,當時的公司只有4個人。
和很多香港人一樣,蔡先生做生意本著誠信的原則,但卻因對國內市場和風土人情不熟悉遭遇了很多“潛規則”,不但制約著華俊行的發展,也成為蔡榮華要打開國內市場的瓶頸。
于是,蔡榮華果斷地做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很冒險的決定:自己開車走市場。怎么個走法呢?那就是一邊裝滿貨在車里,一邊拿著客戶給的聯系地址和電話,挨家挨戶地拜訪一遍,他相信中國古老的“人情味”和自己的誠懇認真肯定能打動客戶,為以后的合作奠定新的基礎。這一走就走了兩個月,行程25000多公里。路上,他和助手輪流開車,遇到不熟悉的地方了,就讓當地人騎著自行車帶路。連車也不通的市場,蔡榮華就坐在助手的自行車后走市場。雖然很辛苦,連客戶都形容這為“送貨下鄉”,但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公司很快就打開了中國市場。蔡榮華風趣地說,自己不但是中國家紡行業的“世界導游”,也是世界家。
感性:十年如一日辦公室花香彌漫
在廣東家紡業內,流傳著三個很善意的玩笑。第一個玩笑是蔡榮華應該開一間沖印鋪,因為蔡先生喜歡照相,每次聚會,蔡先生總會派發上一次聚會的照片。在珠海華俊行的辦公室,最特色的裝飾就是大大小小的照片。蔡先生說自己喜歡照相,也有保留照片的習慣,對于每張照片的時間和人物更是如數家珍,他說自己是個懷舊的人,所以記憶力驚人。他甚至把朋友兒子畫的一副漫畫用相框裝了起來,掛在自己辦公室的墻上,以示對對方的鼓勵和友愛,細膩如此,可能會讓很多叔伯們汗顏。
第二個玩笑是蔡榮華應該開一間鮮花公司。走進珠海華俊行的辦公室,到處都會有淡淡的花香彌漫其間,蔡榮華說買花是自己幾十年的習慣,每天早上人還沒到辦公室,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電話訂花,“只是喜歡,為了讓自己舒服就買了,幾十年了,我花在買花上的錢應該都有好幾十萬了。”蔡先生的回答一貫地認真和坦誠。
第三個玩笑則是開一個服裝店:因為不管出席任何場合,無論正式還是休閑,蔡榮華的服裝總是很有特色,讓人眼前一亮。他的服裝,甚至是用公司的布料自己設計定做的,但卻頗有特色,我們有幸參觀了辦公室里的更衣間,里面的東西整整齊齊,所有的衣服、領帶分門別類地碼著。蔡先生告訴記者,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現在很多家紡行業的老板都在辦公室里面設置了更衣室,讓他頗有小小的成就感。
敬業:七年住酒店培養員工當全面手
如今,蔡榮華擔任中國家紡行業協會副會長已經8年了,在業內,大家有事情都喜歡找他解決,就像那個“蔡頭”的親切稱呼一樣,大家對他的依賴已經成為慣性,大家甚至對他提供的“服務”已經覺得理所當然了,為什么這么樂于擔當這樣一個吃力的角色?蔡頭說,源于對布藝的激情和熱愛,做了30多年的布藝,他把布藝當成了自己的終身職業,錢賺多少,對于他而言是一個數字游戲,但中國布藝的發展,卻一絲一縷都牽動著他的心。7年了,蔡榮華一直住在酒店里,他說:“在珠海我沒有家,公司和協會就是我的家。”
為了培養人才,從去年開始,蔡榮華放手讓每個員工輪流設計公司每一季度的版房,這一次對版房設計的改革,他說一是想培養員工掌控全面的能力,另外也是給員工機會——他要讓每個人都具備當老板的能力。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導員工:人要敬業而不是敬錢,人是為自己工作的,不是為錢工作的,只有這樣,才可以成就大事。如今公司已經有了默契,對此他非常感動。
采訪結束的時候,我們在華俊行的辦公室看到了敬業、激情、執著、內涵、溫暖——幾個大字,一個“溫暖”直指人心,確實,蔡榮華是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入,而骨子里頭敬業精神以及對布藝的激情和執著,這不但是華俊行的文化核心,實際上也是他個人的真實寫照。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