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民:三全湯圓滾起來的財富雪球
幾近于偏執的堅守
曾經有人這樣嘲諷過陳澤民,“說穿了,一個推小車街頭賣湯圓起步的,一毛幾分勤扒苦做地熬出來,哪曾經歷過資本市場的風起云涌。”甚至有股民一度聲稱要“遠離家庭作坊式企業”。
確實,陳澤民在多種經營和資本市場上,鮮有大手筆的杰作,就連三全當年的上市都是歷經波折。
據了解,早在2001年三全食品就開始醞釀上市。2003年,三全食品對外宣布,將力爭成為全國首家上市的速凍食品企業。
但此后的幾年間,由于陰差陽錯,這個愿望直到2008年2月20日上午9點半才實現。
關于外界對擴張策略過于保守的質疑,陳澤民則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曾經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食品行業是一個良心行業,要想把一家食品企業做成百年老店,就要求企業必須有高的專注度。
陳澤民的野心,顯然不是眼下這點利益能滿足的。有兩則這樣小的故事,你多少能從中端倪出一些陳澤民做實業的態度。
一則說,曾經有一位經銷商提貨回去后,恰巧遇上當地大停電,有整整5天時間,貨品因而出現質量隱憂,但該經銷商為了挽回損失,準備強行上架銷售。陳澤民在得知情況后,立刻重新給經銷商發去了一批貨,并召回此前的那批貨物進行銷毀。
另有一則說,有一次在生產過程中,一位工人在車間不小心打破了一扇門上的玻璃,陳澤民為了不造成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下令廢掉了那一整批貨。
習慣了在資本市場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人,或許瞧不上陳澤民這種老套的做法,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正是在陳澤民的堅守下,三全的品牌才能有今天這樣的市場價值。
今年年初,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面制品大會暨第十一屆冷凍與冷藏食品大會”上,陳澤民榮獲“中國方便食品二十年特別貢獻獎”,這或許就是對陳澤民偏執堅守的一種肯定吧。
人們常拿思念的李偉和陳澤民進行比較。前者在跟隨陳澤民的腳步同時,大力開展多種經營和資本運作,讓思念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www.cyone.com.cn/),就發展成為三全最大的競爭對手,并在2008年,“世界品牌實驗室”推出的“中國500最具有價值品牌”排名中,一舉超越三全。
陳澤民的堅守本身并無對錯之分,只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純粹的實業運作令企業短期內難以超越行業瓶頸。如果非要說陳澤民錯失了什么,那就是他沒有善用資本運營的手段來反哺實業。
順利交接班成為典范
2009年7月2日,陳澤民辭去董事長一職。他的長子陳南由總經理調整為董事長,次子陳希則由副總經理調整為總經理。三全食品也完成了權力接替,公司“第二代領導人”走上前臺。
近4年來,分別擔任三全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大兒子陳南和二兒子陳希不負父望,使三全的發展一直保持著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企業創新力度絲毫未減。三全的順利交接因此成為了業界的典范。
對于兒子們的順利接班,陳澤民也十分欣慰。事實上,由于陳澤民創業起步時間較晚,在很早的時候,他便謀劃接班的問題了。
大兒子陳南原是鄭州市一家國有大型商業企業的業務部門經理,1995年辭職后便進入三全,并且從基層員工做起,直到上市公司董事長;二兒子陳希早年留學學習國際貿易專業,回國后也進入了三全公司,并從基層逐步走上了公司的總經理崗位。
陳南和陳希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完成接棒任務,得益于陳澤民善于放權的特點,這使得陳南和陳希在早期就培養出了管理企業的能力。有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當年,陳南和陳希對業務進行了一些調整。例如,以往三全的包裝箱由某企業供應,每個2.50元,陳澤民曾要求降價,供應商稱利薄,陳澤民礙于情面就放棄了。但陳希堅持要求投標,結果是每個1.70元,而且質量比以前還好。
最初陳澤民覺得這樣做傷感情,但“聽了幾次課”后的陳澤民感到,兒子們的做法是對的,對于一個規模越來越大的企業來說,規矩比人情重要。在這樣具體經營的鍛煉下,陳南和陳希的企業管理能力不僅得到了培養,在企業內部的威望,也由此得到了確立。
陳澤民一直有“五十歲創業,六十歲退二線,七十歲只當董事”的計劃,而隨著兒子們如今的順利接班,他這一愿望終于得到了實現。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