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行業領導品牌的優劣勢
2012-12-12
行業領導品牌是眾多品牌羨慕、跟隨和挑戰的對象,同時也具有了無可比擬的綜合優勢。他們是行業的焦點、掌握著話語權、凝聚著行業的智慧和人才。總之,行業領導品牌都是走在行業最前頭的,它們除了被人羨慕之外,好像沒有聽說他們有什么煩惱?這就像一則故事說的:狗拉雪橇,最前頭的狗,看到最好的風景,——這是人們鼓勵創新的諺語。行業品牌領導者,顯然就是走在最前頭的狗。
品牌是企業塑造的,企業是人組成的,品牌同時也是服務人的。轉了一個圈,品牌是人的體現,也是為人而生的。在塑造品牌的策劃中,誰都知道“急不得”,要慢慢做;可是,現實中,很多企業在策劃品牌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一飛沖天。這就像長跑一樣,一開始一般沒有人喜歡領跑的,或者說最后的勝利者一般都不會一開始就領跑。但是在一個品牌的塑造和成長過程中,不領跑又不能夠獲得較多的行業資源和優勢,這是矛盾的。
行業領導品牌固然有很多優勢,同時肯定也有很多我們不曾領會到的煩惱——一是因為他們是拓荒者;二是畢竟行業領導者是少數,且保密程度高——我們所知的大多數是解讀而來的。比方:長時間的領跑者會消耗更多的體力;跑在前面的狗,遭遇陷進的機會更多,……,TCL不就曾經針對做“先驅”,還是“先烈”?斗爭過一番嗎?李東生壯士斷腕,炒掉大部分高管、賣掉了部分優質資產、吹響了鷹的重生的號角……,今天TCL已經基本恢復元氣,但是不得不說還沒有恢復到之前的那種虎虎生威的狀態,也許是更成熟了。
有人曾今問過王石,攀登珠峰難還是做企業難?王石的回答是:做企業難。為什么呢?王石解釋為:做企業需要經歷的坎坷比攀登珠峰多得多。這從一個側面映射了行業領導者品牌的更多的、不為人知的煩惱。如果把做品牌仍然比作是攀登珠峰的話,一個行業成功的品牌、一個國內成功的品牌,也許只能算是到達了珠峰大本營5154m。在這個高度,最直接的感受是“安穩”點了、可以喘一口氣了,最大的挑戰是“路還長”、“前面的未知和困難更多”、后面來的人還會比較多,還沒有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更沒有進入無人境界……。
你看:到了珠峰大本營,還有這么多事情,這就像歐拉圈一樣,你知道的越多、接觸的未知領域越多、可能煩惱越多。如果你不想繼續前進,你盡可以回過頭來對那些后生們炫耀一番、指點江山;如果你想繼續前進,未知的領域可能需要更多勇氣和智慧,也可能是先驅和先烈的五五開。
在面對人類的這個“未知”的領域里,是像博拉.米盧蒂諾維奇帶隊中國足球那樣——把后一段鐵路挪到前面去用的做法呢?還是繼續鼓足勇氣、忘掉過去的成功做法,去探索未知的、更多的新領域?前一種做法,可能沒有了遠大前途;后一種做法,可能粉身碎骨,也可能有美好的未來?這時候,勇者一般都會選擇“有點機會”的后一種,但是“猶豫”可能隨時伴隨著行業領導者。
改革開放以來,成就了不少優秀品牌,也有不少品牌被“改革開放”后的外資所收購,這可能也是“成敗蕭何”之說吧?十多年前,法國達能(范易謀)馳騁中華大地,收購了益力和樂百氏等,死掐娃哈哈,暗渡匯源果汁、蒙牛乳業、光明乳業等的陳倉;金融危機之后的瑞士雀巢收購了徐福記和銀鷺兩大一線品牌,還有其他一些知名品牌也曾經淪陷入外資的包圍圈之內。
當然,最近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收購國外優質資產的喜訊頻傳,(新)光明收購國外的優質葡萄酒運營商、國內一些品牌到國外去貼牌生產等。在這些國內一線品牌的困局中,最大的問題仍然是“高處不勝寒”,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匯源果汁預出售給可口可樂,并不是朱新禮所說的“向上游”發展,而是匯源本身的品牌發展已經到了“珠峰大本營”,也是“高處不勝寒”之寒意。
最近,國內服裝第一品牌李寧據說也出現了一些波動。應該說隨著李寧先生在鳥巢空中飛人的一舉成名,李寧品牌也到達了“珠峰大本營”,甚至一度到達是“沖鋒營地”。李寧贊助西班牙籃球隊好多年、李寧在香港設立海外營銷的橋頭堡旗艦店、李寧聘請了大鯊魚奧尼爾、標槍世界冠軍等廣告代言人。這些都是李寧公司走向世界品牌的重要步驟之一,可是就在這幾年李寧公司在宣傳方面步步高升之際,國內以福建晉江地區為代表的國內一些服裝品牌迅速崛起,361°、匹克、安踏等,這些品牌在國內步步緊逼李寧品牌,而李寧公司雖然在國內仍然是第一品牌,但是由于“關注國外”是自己新的戰略高點,所以,國內相對弱化了。而國內二線品牌的集體崛起,顯然是給李寧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而更為可怕的是,他們是新生事物的代表,他們是勢不可擋的。而李寧在國內和國際品牌的搖擺中,失去了國內的優勢地位。
李寧今天的失勢,是想贏怕輸的一種表現之一,究竟是進還是守?應該說前進是發展的硬道理,可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國外市場幾乎一片凋敝之象,這也是李寧公司走向世界品牌的最大陷阱。回到李寧品牌本身,“李寧”它不僅僅是個品牌,也不僅僅代表服裝,更不是李寧本人的代表,而應該是代表了體育,或者是代表了中國體育。換言之,李寧就是體育,這就是李寧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不是在什么國內或國外市場發展的問題。李寧品牌不是市場占有率的問題,而是品牌本身的問題。記得1990年代,國內有一句醒世名言,“沒有國內國外市場之分,有的只是國界內的市場和國界外的的市場,即統稱全球市場”。
李寧曾經和健力寶有緣,又創建了李寧服裝公司,這些都是國人的驕傲、也是體育界的榜樣。在從體育營銷走向世界品牌的過程中,”高處不勝寒“只能是在國內,要成為世界品牌,首先要能夠立足國內市場,然后才是民族性的國際化的品牌。
正所謂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李寧,體育精神的代表、一切皆有可能。
品牌是企業塑造的,企業是人組成的,品牌同時也是服務人的。轉了一個圈,品牌是人的體現,也是為人而生的。在塑造品牌的策劃中,誰都知道“急不得”,要慢慢做;可是,現實中,很多企業在策劃品牌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一飛沖天。這就像長跑一樣,一開始一般沒有人喜歡領跑的,或者說最后的勝利者一般都不會一開始就領跑。但是在一個品牌的塑造和成長過程中,不領跑又不能夠獲得較多的行業資源和優勢,這是矛盾的。
行業領導品牌固然有很多優勢,同時肯定也有很多我們不曾領會到的煩惱——一是因為他們是拓荒者;二是畢竟行業領導者是少數,且保密程度高——我們所知的大多數是解讀而來的。比方:長時間的領跑者會消耗更多的體力;跑在前面的狗,遭遇陷進的機會更多,……,TCL不就曾經針對做“先驅”,還是“先烈”?斗爭過一番嗎?李東生壯士斷腕,炒掉大部分高管、賣掉了部分優質資產、吹響了鷹的重生的號角……,今天TCL已經基本恢復元氣,但是不得不說還沒有恢復到之前的那種虎虎生威的狀態,也許是更成熟了。
有人曾今問過王石,攀登珠峰難還是做企業難?王石的回答是:做企業難。為什么呢?王石解釋為:做企業需要經歷的坎坷比攀登珠峰多得多。這從一個側面映射了行業領導者品牌的更多的、不為人知的煩惱。如果把做品牌仍然比作是攀登珠峰的話,一個行業成功的品牌、一個國內成功的品牌,也許只能算是到達了珠峰大本營5154m。在這個高度,最直接的感受是“安穩”點了、可以喘一口氣了,最大的挑戰是“路還長”、“前面的未知和困難更多”、后面來的人還會比較多,還沒有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更沒有進入無人境界……。
你看:到了珠峰大本營,還有這么多事情,這就像歐拉圈一樣,你知道的越多、接觸的未知領域越多、可能煩惱越多。如果你不想繼續前進,你盡可以回過頭來對那些后生們炫耀一番、指點江山;如果你想繼續前進,未知的領域可能需要更多勇氣和智慧,也可能是先驅和先烈的五五開。
在面對人類的這個“未知”的領域里,是像博拉.米盧蒂諾維奇帶隊中國足球那樣——把后一段鐵路挪到前面去用的做法呢?還是繼續鼓足勇氣、忘掉過去的成功做法,去探索未知的、更多的新領域?前一種做法,可能沒有了遠大前途;后一種做法,可能粉身碎骨,也可能有美好的未來?這時候,勇者一般都會選擇“有點機會”的后一種,但是“猶豫”可能隨時伴隨著行業領導者。
改革開放以來,成就了不少優秀品牌,也有不少品牌被“改革開放”后的外資所收購,這可能也是“成敗蕭何”之說吧?十多年前,法國達能(范易謀)馳騁中華大地,收購了益力和樂百氏等,死掐娃哈哈,暗渡匯源果汁、蒙牛乳業、光明乳業等的陳倉;金融危機之后的瑞士雀巢收購了徐福記和銀鷺兩大一線品牌,還有其他一些知名品牌也曾經淪陷入外資的包圍圈之內。
當然,最近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收購國外優質資產的喜訊頻傳,(新)光明收購國外的優質葡萄酒運營商、國內一些品牌到國外去貼牌生產等。在這些國內一線品牌的困局中,最大的問題仍然是“高處不勝寒”,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匯源果汁預出售給可口可樂,并不是朱新禮所說的“向上游”發展,而是匯源本身的品牌發展已經到了“珠峰大本營”,也是“高處不勝寒”之寒意。
最近,國內服裝第一品牌李寧據說也出現了一些波動。應該說隨著李寧先生在鳥巢空中飛人的一舉成名,李寧品牌也到達了“珠峰大本營”,甚至一度到達是“沖鋒營地”。李寧贊助西班牙籃球隊好多年、李寧在香港設立海外營銷的橋頭堡旗艦店、李寧聘請了大鯊魚奧尼爾、標槍世界冠軍等廣告代言人。這些都是李寧公司走向世界品牌的重要步驟之一,可是就在這幾年李寧公司在宣傳方面步步高升之際,國內以福建晉江地區為代表的國內一些服裝品牌迅速崛起,361°、匹克、安踏等,這些品牌在國內步步緊逼李寧品牌,而李寧公司雖然在國內仍然是第一品牌,但是由于“關注國外”是自己新的戰略高點,所以,國內相對弱化了。而國內二線品牌的集體崛起,顯然是給李寧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而更為可怕的是,他們是新生事物的代表,他們是勢不可擋的。而李寧在國內和國際品牌的搖擺中,失去了國內的優勢地位。
李寧今天的失勢,是想贏怕輸的一種表現之一,究竟是進還是守?應該說前進是發展的硬道理,可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國外市場幾乎一片凋敝之象,這也是李寧公司走向世界品牌的最大陷阱。回到李寧品牌本身,“李寧”它不僅僅是個品牌,也不僅僅代表服裝,更不是李寧本人的代表,而應該是代表了體育,或者是代表了中國體育。換言之,李寧就是體育,這就是李寧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不是在什么國內或國外市場發展的問題。李寧品牌不是市場占有率的問題,而是品牌本身的問題。記得1990年代,國內有一句醒世名言,“沒有國內國外市場之分,有的只是國界內的市場和國界外的的市場,即統稱全球市場”。
李寧曾經和健力寶有緣,又創建了李寧服裝公司,這些都是國人的驕傲、也是體育界的榜樣。在從體育營銷走向世界品牌的過程中,”高處不勝寒“只能是在國內,要成為世界品牌,首先要能夠立足國內市場,然后才是民族性的國際化的品牌。
正所謂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李寧,體育精神的代表、一切皆有可能。
回復 235977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紫羅蘭加盟商王振寨的生意經
三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他用短短的三年開創了一生漫長輝煌的事業,與紫羅蘭攜手并肩,在福州,遍灑芬芳,雖然紫羅蘭品牌在福州...
家紡加盟 如何挑選加盟品牌
加盟品牌家紡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會讓創業者少走很多彎路。在加盟品牌家紡事,選擇一個優秀的...
馨而樂加盟商王方:用快樂經營
2011年9月,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馨而樂家紡終于在我的宜賓開業了,截至12月31日在短短五個月時間,我們累積實現了...
凡語家紡加盟商專訪
她,是個非常誠實的商人,用一顆最真摯善良的心影響著身邊的每個人。也許在很多消費者的眼里,商人總是處于“奸”的位置上,因此...
2012選擇加盟品牌要注意什么?
目前,形形色色的連鎖加盟項目層出不窮。“投資5千元輕松做老板”、“驚喜項目一天賺1萬”、“年薪百萬誠邀加盟”……面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