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新疆棉花現狀問題及對策
回顧2000年到現在,我們國家棉花生產是先升后降。2007年以前是產量持續上升,當然中間有一些小的波動,但是07年以后由于種種原因棉花生產出現了下降,可是紡織工業的需求還是不斷上升的,所以進口依存度有所上升。盡管進口是增加的,比前幾年進口三百多萬噸的情況還是有所好轉。這是一張趨勢圖,最高年代是8882萬畝,產量760萬噸,去年不足600萬噸。棉花單產水平還是不斷提高,十年間提高了12公斤,新疆棉花畝產已經接近120公斤了,高出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平均單產50多公斤。新疆產量非常高,但是相對于以色列來講我們還是有差距。紡棉需求還是持續不斷增加的,2009年需求大概是1110萬噸,年均增速10%,紗產量15%,紡錠增長17%,所以給國內棉花生產造成很大壓力。
進口情況,2006年達到高峰364萬噸,去年是284萬噸。價格波動,眾所周知,棉花走了“過山車”。從比較效益看,現在棉花確實有一些問題,主要是比較效益下降,畝均收益從2007年387,2008年328,去年有所好轉,但是小麥收益是在不斷上升的,小麥價格上漲22%,畝均收益增加25塊。大家覺得可能這25塊作為城里人來講寥寥,但是作為農村來講,特別是棉花生產費工費時,小麥基本上現在已經是全程機械化作業了,省工省時,而且不影響外出打工,也是造成棉農沒有積極性的原因,新疆棉花和小麥的收益情況差別就比較大。
現在面臨第二個問題就是棉花品種問題,84年我們國家棉花能上1億畝,新疆棉花發展,95年后新疆棉花品種當時邁了很大的臺階,再加上栽培技術、化學調控等等,所以新疆棉花單產非常高,給農民帶來了收益,F在這幾年棉花品種研發情況不很樂觀,全國種植棉花品種多達260多個,主要是適應性、抗逆性、抗病性方面沒有新突破。轉基因品種不好,去年出現盲椿象,農民用在棉田的農藥成本基本上差不多。審定品種很多,但是優良性狀突出的比較少,這樣主導品種也不突出,單個品種推廣面積比較小。所以造成了品種的多亂雜。同時栽培技術研發滯后,病蟲危害增加。對栽培技術的研發費用不夠,科研人員沒有積極性,專業人才有所流失,技術創新滯后。這個問題不是棉花生產的問題,所有我們農作物種植業都有這個問題。大量科研資金是放在品種研發上面的,但是良種需要良法,一個品種出來以后,一般三年栽培技術才能趨于成熟,特別是有一些帶有突破性的技術,三年以后才能穩定。很多品種的豐產性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影響了我們棉花單產。另外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也相對滯后,病蟲害災害相對比較重。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投入不足。國家2000年以后對棉花生產性投入確實不足,除了新疆棉花基地連續15年以外,一百個產棉大縣基本上沒有生產性投入,這也造成了地方政府抓棉花生產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同時生產性的扶植政策遠遜于糧食,現在糧食政策非常多,糧食直補等等,方方面面比較多。但是棉花生產只有良種補貼和臨時收儲制度。特別是在農業生產資料補貼當中,新疆就顯得特別的不足。我們去調研發現,新疆棉花平均財政轉移支付的補貼大概是6塊,黃淮海地區34塊錢,江蘇是60塊錢。我們的農資補貼是按糧食面積進行核算的,新疆正好相反,新疆是棉花調出區,糧食平衡區,糧食面積少于棉花,所以按糧食面積發放農資補貼額度是不是對新疆有所不公平。所以生產性扶植政策上面,糧食跟棉花是不一致的,如果國家要發展糧食生產,像新疆這類地區國家應該給予特殊政策。
再看一下“十二五”棉花供求形勢,我剛才談的這些觀點和看法,都是我們從2007年以后到現在這幾年不斷的完善的。2007年曾經我們做了全國棉花生產基地的一個發展規劃,但是由于當時的資金問題,所以這個規劃就沒有出臺,這個規劃就擱置了,F在看來拉動內需,對于農業的生產性投入逐年增多,我們覺得現在這個規劃到了該出臺的時候了。所以我們對未來“十二五”棉花需求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總的感覺紡織品用棉需求還是要增長的,但是會增速趨緩。工信部預測,大概2015年棉花需求增長到1300萬噸,產區缺口逐漸擴大。供給形勢多非常不樂觀,首先是面積的問題,我們國家是堅持糧食優先的原則,所以黃淮海地區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這是糧食的主產區,糧食生產放在首位,而且增產一千億斤規劃是錢糧掛鉤的原則,錢糧一掛鉤,政府注意力就放在了糧食上面。冀魯豫大規模推廣小麥機械化作業,所以棉套基本上消失了。新疆小麥、林果效益非常好,我們調研時候發現新疆政府現在對發展棉花熱情不像前幾年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情況,說明另外提高單產還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我剛才說了品種的問題,我們2006年以后棉花單產都是維持在86公斤,當然一方面說明我們單產水平比較高了,再提高有一定難度,邊際效益遞減。
總體來講,棉花消費需求剛性,國際市場棉花資源有限,我們現在進口大概占了國際市場1/3,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國內棉花生產。我跟劉小南司長的觀點是一致的,就是國內棉花生產必須保證國內自用棉消費。至于說紡織、進口大出大進兩頭在外則另當別論,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加大國家對棉花的扶持,要充分挖掘潛力,努力提高棉花生產水平,不足的部分通過國際市場調劑。所以在座的一些企業你們可能更要把握國際市場動態情況,合理確定自己的生產。
從優勢區域來講,我們棉花面積大概只能在7800萬畝,我們覺得非常難,這幾年糧食需求增長這么快到底是因為什么,可能是涉及中國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它的糧食消費需求不是逐漸增長的,而是說根據它的人均GDP,根據國民收入,可能會躍上一個臺階,所以這個臺階在哪一年出現,我們心里沒有底,我們正在做這方面的監測,06年到現在我們一直在研究人均糧食包括城市人口和農村居民口糧下降的問題,這兩年城市居民口糧開始出現上升的趨勢,這個是不是說我們的糧食消費需求就要進入快速增長期,現在還吃不準,我們現在還在進一步做觀察,一年的數據不能說明問題,這個現象足以引起我們高度關注。所以我們預期糧食產量大概保持在700萬噸以上。
作為區域布局來講,還是要鞏固發展新疆棉區,總體來講新疆棉花不能低于2200萬畝,產量應該在270萬噸以上。通過提高單產能達到300萬噸當然更好。
同時要恢復冀魯豫棉區,冀魯豫還是我們國家最大的棉區,而且交通條件非常便利,對于平衡國內棉花價格作用非常強。長江流域是我們國家的高產棉區,同時又是稻谷、油菜主產區,稻谷對于中國來講,國際市場調劑很困難,油大量進口,對外依存度很高,所以長江流域棉花形勢不容樂觀,我們想盡量保持在2000萬畝以上,產量保持在150萬噸左右。增產的路線三條,第一條培育推廣優良品種,第二個是高產栽培技術,第三個是改善生產條件。對于品種來講,首先就是要培育優質高產多抗耐鹽堿棉花品種,同時在栽培技術方面等等。同時加強棉花基地建設。我們準備在黃淮海和長江流域扶植一百個棉花基地縣,新疆棉花基地還要繼續支持,“十二五”重點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技術上面新疆主要解決南疆品種問題,兵團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高效節水、節本增效。全國合理布局,穩定糧食面積,政府在宏觀政策上面,特別是在糧食政策上面要有所導向。對于棉花要進行生產性補貼,最擔心的是新疆生產積極性,我們想棉花是不是可以實行直補,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同時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產糧產棉的大縣都有補貼,棉花是不是也應該有補貼辦法,調動地方積極性,恢復棉花面積,對新疆實行差別化政策,一個是農業生產補貼,另外提高運輸標準,購銷儲運長效機制,對技術改造延長產業鏈。同時發展專業經濟組織,鼓勵流通企業加強和棉農的合作,在市場調控上面要完善檢驗標準體系,真正做到優質優價,加強棉花市場調控,避免棉價大起大落。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