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燕麗談《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賀燕麗副司長
繼2月4日國務院原則通過《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文簡稱《規劃》)后,4月24日國務院又正式公布了《規劃》的具體內容。令業界為之振奮的是,《規劃》提出了紡織工業未來三年發展的明確目標,并指出了在具體領域調整振興的要求,以及確保行業平穩發展的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好規劃的任務目標是紡織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規劃》公布之際,《紡織服裝周刊》對參與規劃制定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賀燕麗進行了采訪。
支撐經濟發展 保障社會穩定
記者:《規劃》的出臺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震動,有人認為是金融危機的影響讓國家重新認識了紡織業的地位,國家這次將紡織列入調整振興的重點產業是出于什么考慮?
賀燕麗: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并嚴重沖擊實體經濟。受此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將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2008年11月,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議決定,制定和組織實施紡織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作為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業升級的重大措施。
選擇紡織產業制定振興規劃,主要原因在于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考慮了行業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嚴重影響。紡織工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產品在國際市場也具有比較優勢,產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且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內需市場還有很大潛力,紡織工業發展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采取及時、有力的措施,從產業全局和今后2~3年發展的角度制訂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發展的重點任務,對于引導和扶持紡織企業渡過困境,有效抑制行業的下滑趨勢,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撐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保障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八項重點工作 直指行業矛盾
記者:一直以來,紡織業被人們認為是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它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賀燕麗:經過多年發展,紡織產業實際上已跳出傳統產業的圈子,向高科技領域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產業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堅持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從上游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業用終端產品制造的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在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國際競爭力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從產業規模看,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紡織工業產銷保持了穩定較快增長。2000~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4%,2007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126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6.9%,占全國GDP的3.3%;2007年,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達到3530萬噸,約占世界的40%,是2000年的2.6倍;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服裝等產品產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位,為滿足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不斷提升的物質生活水平作出了貢獻。
從出口貿易看,產品出口大幅增加,紡織工業約3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占有率連續十余年居于首位。
從產業結構看,服裝、家用、產業用三大終端產業纖維消耗比例由2000年的68:19:13調整至2007年的52:33:15,家用、產業用紡織品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增長點,產業應用范圍已擴大到航天、航空、水利、農業、交通、醫療等眾多領域。
從裝備水平看,約三分之一的紡織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棉紡織裝備中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和清梳聯比重分別達到51.4%、47.5%和41.1%;部分高新技術纖維實現產業化,年產20萬~30萬噸的大型聚酯裝備和工藝技術已實現自主化,T300水平的碳纖維、高強聚乙烯纖維、芳綸1313等高性能纖維已取得產業化突破。
從拉動就業看,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從業人數達1100萬人,占全國工業的14%。加上規模以下企業,全行業吸納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人,其中80%為農村轉移勞動力,每年約從紡織產業獲得2500億元的現金收入,可提高1000多萬個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我國農業生產出的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基本上都由紡織業消化,直接關系到1億農民的生計,紡織工業在解決“三農”問題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規劃》將紡織工業明確定位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
記者:《規劃》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著力做好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制定這八項工作的著眼點是什么?
賀燕麗:紡織工業在長期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制約著產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多年來行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其投入強度僅為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阻礙了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紡織服裝產品出口以貼牌加工為主,僅僅是靠量的擴張賺取低廉的加工費;高技術、功能性纖維開發滯后,產業鏈條尚未形成;高性能的紡機裝備主要依靠進口。
產業布局不盡合理。我國紡織工業生產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用紡織品比例低于發達國家10個百分點以上;出口產品附加值低,處于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發達國家,多元化市場格局有待進一步打開。
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紡織工業占全國工業總能耗的4.3%,用水量的8.5%,廢水排放量的10%,(其中大部分為印染廢水,且平均回用率僅為10%)。隨著節能減排標準的提高和執行力度的加大,紡織企業產業升級任務更加緊迫。
產能規模擴張過快。近年來,紡織工業規模擴張速度過快,2007年底,紡紗能力比2000年增長了2倍,年均增長16.6%;化纖能力增長2.5倍,年均增長21.6%。在偏重規模的同時,也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中高水平同質化發展的傾向,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目前紡紗能力超過1億錠以上,化纖行業一般產品產能過剩,而差別化纖維品種少,還需進口;一批效率低、工藝落后的間歇式小聚酯、常規滌綸裝置和污染嚴重的粘膠設備仍時開時停,尚未淘汰;占印染能力近30%的高耗能、高耗水印染設備仍在運行。
針對上述問題,規劃提出了紡織行業八項重點工作:一是穩定國內外市場。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積極推廣產業用紡織品應用,搞活流通、增加鄉村商業網點、拉動國內紡織品服裝消費,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及加大境外投資和營銷力度。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放在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和應用、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應用、提高自主裝備水平及標準化體系建設方面。三是加快實施技術改造。重點加強棉、毛、麻、絲、針織傳統紡紗織造行業技術改造、印染行業技術改造和化纖行業技術改造。四是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加大對耗能高、污染重等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的淘汰力度。五是優化區域布局。積極推動和引導紡織服裝加工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加強內地與新疆的合作,建設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繼續推進和深化“東桑西移”。六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及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實施自主品牌建設工程,以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自主品牌建設為突破口,培育若干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支持優勢品牌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和產業整合,鼓勵和引導品牌企業走出去。八是提升企業競爭能力。企業要從自身實際出發,苦練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
保障有力 任務明確 成效可待
記者:在充分分析形勢的基礎上,《規劃》還提出了十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這些措施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賀燕麗: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要求,在已經落實的政策措施的基礎上,結合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和重點任務,《規劃》提出了十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一是繼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二是加大棉花、廠絲收購力度,三是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四是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五是鼓勵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六是加大對紡織企業的金融支持,七是減輕紡織企業負擔,八是加大對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九是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十是發揮行業協(商)會作用。
這十項措施及保障條件既有應對當前需求萎縮、企業虧損增加、資金短缺等突出困難的政策措施,也有著眼長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政策保障。
記者:規劃中提出繼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這對行業發展有什么意義?
賀燕麗:為了穩定出口市場份額,保障措施中提出繼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5%提高到16%,同時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及時足額退稅。
去年8~11月,國家已對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進行了兩次提高,按照規劃,今年起又進行了兩次調整,退稅率也從去年8月以前的11%提高到16%,在半年多時間內4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足見國家對紡織服裝產業的高度重視。這對提振出口企業信心,幫助企業擺脫困境,提升企業議價能力,維護我國出口市場穩定具有積極意義。繼續提高紡織產業出口退稅率,也是規劃中一項普惠性的措施。
記者:《規劃》的實施重在落實,國家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賀燕麗:隨著《規劃》的正式公布,國務院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切實按照規劃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紡織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三年目標的實現。
根據規劃內容和重點任務,規劃確定了十三項工作任務,并明確了牽頭單位、參加單位和實施時間。針對這一分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等部門正在抓緊制定有關管理規范、準入條件、標準、實施辦法等各項配套措施,國務院要求各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各地區也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成效。相信在規劃的指引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紡織產業一定能渡過難關,實現三年振興目標,紡織業的春天一定會早日到來。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