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東北女經理的創富故事
“我很幸運,在煙臺遇上了好機會、好人”
5月4日,記者打電話給范秀華,預約采訪的事情。電話接通以后,記者一度認為自己打錯了電話,因為在印象里,即便是外出幾十年的東北人,口音里也有著濃濃的東北味,而電話里傳來的是一口純正流利的普通話,語速緩慢、聲音輕柔,沒有夾雜一點東北口音。
采訪過程中,當記者說出自己的疑問時,范秀華笑著說,跟煙臺本地的顧客交流,她一貫學用煙臺話,跟朋友聊天用普通話,跟家人說話用東北話。她說,這樣才會使對方覺得親切,交流效果才會好。
□人物簡介
范秀華,女,1972年生于吉林省長春市榆樹縣,1990年高中畢業后在深圳三洋電子做車間工人,1994年辭職,次年來煙臺創業。現為上海羅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煙臺地區經理。
機緣巧合
來煙淘金
上個世紀90年代,在東北農村城鎮戶口還是香餑餑。況且,深圳這個大都市對從小在農村長大的范秀華來說,有著磁鐵一樣的吸引力。于是,沒有太多猶豫,1990年畢業后范秀華和姐姐投奔到在深圳某外企任行政經理的叔叔家。
在叔叔的幫助下,范秀華姐妹在三洋電子廠找到了工作。沒有高學歷也沒有背景,加上不會說當地的語言,范秀華被安排干流水線上最危險最累的活。加班加點地干,姐妹倆一個月總共才拿四五百元的工資,其中,200元錢還債,100元錢租房,100元錢吃飯,所剩無幾。每天重復流水線上的工作,范秀華開始迷茫和惶恐,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該怎么走。終于有一天,她痛下決心,提起行李回到東北老家。
回家之后,經親戚介紹,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此時深圳的叔叔已經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公司,主營領帶產品。1994年,范秀華夫婦來到了叔叔的領帶廠。范秀華負責北京密云、山西大同、河北石家莊等地的業務,從一個什么也不懂的生手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業務員。
本打算在首都北京打拼闖蕩,可是命運在剎那間轉變。領帶廠山東區域的負責人辭職,叔叔征求范秀華的意見,問她是否愿意到山東發展,同時也提醒她出去打拼風險很大。早就聽說煙臺環境特別漂亮,人也好,范秀華心動了。1995年,她和丈夫來到煙臺。兩套行李加500元錢,是夫妻倆的全部家當。
為省車費
步行送貨
初到煙臺,范秀華很快感覺到煙臺人的熱情。新世界商廈領帶專柜的領導幫范秀華找了房子。范秀華夫婦很快安頓下來。
可是,沒錢,成為最現實的一個問題。連續幾個月,范秀華夫婦頓頓吃大白菜,沒有暖氣的冬天,只能在陽臺上曬太陽。為省下5角錢的公交車費,范秀華到市區各商場送貨只能步行。去濟南、泰安等地談業務再苦再累,范秀華也是當天去當天坐火車返回,因為根本拿不起住賓館和酒店的費用。兩人沒事的時候,從不出門逛街,而是在家睡覺。一分分地省錢,日子在清苦中一天天過去。
1997年開始,休閑服飾受到人們的推崇,西裝領帶市場出現滑坡,范秀華的日子更加難熬。
抓住機遇
成功轉行
在一次閑談中,朋友說起代理床上用的紡織品市場不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范秀華萌生了做床品代理的念頭,興沖沖地跑回家和丈夫商量,才意識到還有很多問題。本錢哪里來?在煙臺人生地不熟,借錢的地兒都沒有。范秀華馬上給父親打電話,讓他在家想辦法給她借3萬元。父親一開始不同意,經過多次溝通,最后還是被范秀華說服了。3萬元,對于成本較高的床品來說,根本進不了多少貨,范秀華的丈夫更是擔心,對床品市場一點不了解,萬一賠了怎么辦?
在范秀華的腦海里沒有失敗的概念。腳踏實地地干,怎么會失敗?她立刻聯系江蘇的三朵花床上用品廠。對方答應范秀華只要交齊3萬元錢就可以提13萬元錢的貨。僅一年下來,范秀華的銷售額就達到了50多萬元,不但還清了所有欠款,還積攢了一些錢。
參會交流
發現商機
正在賺錢的時候,她忽然放棄了“三朵花”的代理權。因為她漸漸發現,“三朵花”這個品牌品種單一,花色也少,市場有限。于是她特意跑到杭州參加家紡行業交流會,目的是看看其他地方什么品牌的床品好銷。在這個交流會上,她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羅萊”的床品賣得不錯,并且在煙臺市區沒人代理。
2000年正是“羅萊”銷售模式由“辦事處”向“區域代理”轉變的時候。那個時候,做“羅萊”地區代理門檻較低,不要求代理商有自己的加盟店,這個機會再次被范秀華捕捉到。范秀華考慮到,商場的人流量比較大,一個新品牌的宣傳效果遠遠高于自己開專賣店,況且自己做了五六年的商場專柜,經驗足些。于是,她選擇利用商場銷售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先開專賣店再進商場。
近八年了,她的“羅萊”遍布了煙臺五區各大商場,銷售額年年居于商場里同行業的首位。在擁有5個商場專柜的基礎上,2001年,范秀華開了自己的“羅萊”專賣店。
時時刻刻
都爭第一
范秀華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從代理“羅萊”的那一刻,她就給自己的事業定下目標:做“羅萊”山東區的第一,做煙臺床品市場的第一。
八年過去了,資金少,起步晚的范秀華真的成為了“羅萊”山東區的第一,年銷售額達到了500萬元。在煙臺各大商場里,她的床品銷售額也是第一。2008年,她的目標是再開一家專賣店,爭做專賣店床品銷售第一名。
范秀華對員工要求也很嚴格,每人每天銷售多少必須有一個目標。她還把自己外出培訓時學到的東西一一教給員工,要求每一位員工在給顧客做產品介紹時,盡可能全面。她經常對員工講:“床品的品質差不多,并且更新換代周期長,顧客在選購時,肯定會多方比較。當兩家產品質量和價位差不多時,你必須把自家產品所有的優點性能都介紹給顧客。不然,很容易失去機會。”“我們不僅要做第一,還要跟第二名拉開差距,遙遙領先。”這是她每天必說的一句話。
對生活,范秀華照樣有自己的一套規劃。2007年,她在煙臺買了第一套住房,結束了租房生涯。買了第一輛車,結束了騎自行車挨個商場送貨的日子。2008年,她還要買一套房子投資或者把父母接過來住。
□人物語錄
由于起步比別人晚,我現在還不是煙臺家用紡織品零售業的老大。但是,我相信,明年,我將會是煙臺家用紡織品零售業的“No.1”。
創業初期沒錢,生活比較清苦。但是,煙臺人好,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安慰上,他們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煙臺13年,苦過累過,總體上來說,我很幸運,總能碰上好的機會,遇上好人。是煙臺給了我好運。
□對話靠真誠淘到第一桶金
記者:你認為,自己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范秀華:真誠。不論有錢還是沒錢,都要把自己的本意坦誠相告。靠著人與人的信任,我淘到了第一桶金。
記者:以后有什么目標?
范秀華:做煙臺床品的第一名。
記者:當年學習成績不錯,沒參加高考后悔嗎?
范秀華:活到老學到老,還是學習知識好,但是并不一定到學校里面學。我現在不僅自己學習,還激勵我的員工不斷學習。
□采訪手記
范秀華一直強調自己做得不是最好。但是,無意間,她總會說“我有信心成為煙臺床品的“No.1”。
她一直說是自己很幸運,遇上了好機會、遇上了好人。但是,從來到煙臺的500元到現在年銷售額500萬元,豈是幸運所能解釋的?
愛學習愛琢磨,善于抓住機遇,無疑是范秀華成功的最大砝碼。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